有关蛇的成语

带蛇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画蛇著足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唐・韩愈《感春》诗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草蛇灰线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膝语蛇行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灵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蛇雀之报 报:报答。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
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巴蛇吞象 巴蛇:传说中的大蛇。
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一龙一蛇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先秦・管仲《管子・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蛇蝎心肠 蝎:一种毒虫。
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蝉蜕蛇解 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
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
地头蛇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涸泽之蛇 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
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牛鬼蛇神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唐・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弓影杯蛇 见“弓影浮杯”。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蛇蟠蚓结 蟠:回绕,屈曲;蚓:蚯蚓。
比喻互相勾结。
明・宋濂《题司马公手帖后》:“当时是,章惇、蔡确、黄履,邢恕等蛇蟠蚓结,牢不可解。”
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蛇神牛鬼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清・李必恒《谒浮山禹次昌黎石鼓韵作歌》:“楚俗纷纷竟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蛇头蝎尾 指蛇蝎之毒。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唐・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西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走蚓惊蛇 蚓:蚯蚓。
跑着的蚯蚓,惊走的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元・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
岁在龙蛇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蛇心佛口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春蛇秋蚓 见“春蚓秋蛇”。 明・宋濂《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杯影蛇弓 同“杯弓蛇影”。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唐・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毒蛇猛兽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画蛇添足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三蛇九鼠 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雪峰道: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未审此意如何?’师曰:‘一亩之地,三蛇九鼠。’
蛇鼠横行 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蛇眉鼠眼 形容人的长相丑恶,心术不正。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九回:包公见他兔耳莺腮,蛇眉鼠眼,已知是不良之辈。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蛇的成语、带蛇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