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虚的成语

带虚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虚:虚假。
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星火燎原・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令不虚行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虚有其表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高谈虚论 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六韬・上贤》:“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弦无虚发 谓射箭百发百中。 《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理亏心虚 因理由不充分而担心。
虚席以待 空着位置等待。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桌上摆着精致的餐具虚席以待,使人穿堂而过时有一种昼夜不分的懒洋洋的感觉。”
凭虚御风 参见“凌虚御风”条。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酌盈剂虚 拿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或亏损的。 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亏展亲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剂虚之术。”
虚无恬淡 虚无:空虚;恬淡:清静而无所作为。
清虚淡泊,无所作为。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虚谈废务
就实论虚 实:指具体工作。
就实际工作或具体事情来看政治、方向、路线、人的立场和人生观。
谬采虚声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忝窃虚名 忝:谦词,愧;窃:窃据。
空有虚名。
清・曾国藩《曾国藩日记》:“忝窃虚名,毫无实际,愧悔之至!”
虚舟飘瓦 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者,必无怨色。”
撒诈捣虚 指说谎骗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幺道果。”
虚度年华 白白地度过年岁。虚:指没有收获、成就。
《忆邓拓・邓拓与人民日报》:“他认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
卖弄玄虚 玄虚:玄妙虚无的道理。
指故意耍花招,使人理解不透。
巴金《复仇集・亚丽安娜》:“吴素来爱卖弄玄虚,说话每说到重要的地方便住了口。”
凌虚御风 凌虚,升上天空。御风,驾风而行。形容人轻快飘然,好像乘风飞升到天际一般。 曹植节游赋:“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苏轼前赤壁赋:“浩浩乎如凌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虚嘴掠舌 比喻花言巧语。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空言虚辞 不实在的话语。 《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
乌有子虚 乌有:哪有;子虚:并非真实。
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谦虚敬慎 见“谦虚谨慎”。 《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衣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假意虚情 虚:假。
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大圣假意虚情,相陪相笑,没奈何,也与他相倚相偎。
虚位以待 留着位置等待。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名不虚行 虚:不真实。
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趁虚而入 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如今百病趁虚而入。”
虚与委蛇 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战国・庄子《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扁担脱,两头虚 脱:脱落。
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比喻两头落空。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我将这合同一纸慌忙付,倒着俺做了扁担脱,两头虚。”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虚的成语、带虚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