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藉的成语

带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枕曲藉糟 枕着酒,垫着酒糟。指嗜酒,醉酒。 《晋书・刘伶传》:“先生于是方捧罂承糟,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死亡枕藉 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形容死的很多。
朱自清《执政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道路藉藉 藉藉:杂乱众多的样子。
形容社会上纷纷互相传告。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执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窥,而道路藉藉,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而从事于武力解决。”
赃货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名声狼藉 狼藉,一作狼籍,是说狼躺在草地上,离去之后,草地一片零乱,用来比喻错乱不整的样子。形容人恶名远播,又作“声名狼藉”。形容坏人的名声极差。 汉书陆贾传:“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贾为食饮费。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籍甚,史记作借甚,指声名因得到凭借而更大。依孟康注:“言狼籍甚盛”,则指名声很糟。
蕴藉风流 蕴藉:含而不露。
形容风度潇洒,含蓄有致。
《北齐书・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脏污狼藉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赍粮藉寇 赍:资助;藉:同“借”;寇:贼寇。
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粮食。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
《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
杯盘狼藉 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
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风流蕴藉 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
风度潇洒;才华含蕴也可用来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北齐书・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狐藉虎威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宋书・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传柄移藉 谓权势转移。 《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辐凑之变,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陈奇猷集释引高亨曰:“藉,势位也。”
枕黮藉糟 枕着酒,垫着酒糟。谓嗜酒,醉酒。
人言藉藉 籍籍:纷乱的样子。
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
死伤相藉 藉:以物衬垫。
死亡受伤者相互枕藉而卧。形容伤亡者多。
《元史・世祖纪》:“以致师出连年,死伤相藉,系累相属,皆彼宋自祸其民也。”
枕麹藉糟 枕着酒,垫着酒糟。谓嗜酒,醉酒。
缠绵蕴藉 蕴藉:含蓄而不直露。
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眠花藉柳 比喻狎妓。同“眠花宿柳”。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予一介寒生,终身落魄……而敢谬次音容,侈谈歌舞,贻笑于眠花藉柳之人哉!”
声名藉甚 藉甚:通“籍甚”,盛大。
名声显赫。
北周・庾信《周天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藉甚。”
血肉狼藉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元《宋史・五行志》:“又断其足筋,俄施刀脔,血肉狼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四:就叫哨兵取出瓮来,打开看时,只见血肉狼藉,头颅劈破,是一个人碎割了的。
饿殍枕藉 枕藉:交叠而卧。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
酝藉风流 酝藉:宽和有涵容。
形容人的风度潇洒温文。
《旧唐书・权德舆传》:“动作语言,一无外饰,酝藉风流,为时称向。”
声名狼藉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
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西汉・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死伤枕藉 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
清・吴趼人《痛史》第18回:“李恒的船,本来乘着北风,满拽帆篷而来,到此收篷不及,被守义一阵弩箭,射得众鞑子死伤枕藉。”
风流缊藉 风流:风度,标格。
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宋・王灼《碧鸡漫志》第二卷:“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缊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枕经藉史
赃贿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赃污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赃私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
赃秽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藉的成语、带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