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荡的成语

带荡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恍恍荡荡 摇晃不定。
磊落跌荡 磊落:形容胸怀坦白;跌荡:超然而无所拘忌。
胸怀坦白,行为无所拘忌。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第一卷:“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跌荡,出于法度之外,为君者亦当度外待之。”
破家荡业 见“破家荡产”。 《元典章・刑部・禁诱略》:“必须督责补买,及供给一切诸物。因而逼临,破家荡业,无可展免。”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
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十荡十决 荡:冲杀;决:冲破堤岸。
形容多次冲杀,每次都能突破敌阵。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东风浩荡 东风:春风。
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唐・李咸用《春日》:“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放纵驰荡 放纵:无拘束。
驰:乱跑。
荡:游荡。
没有管束地乱跑乱逛。形容不求进步,到处游荡。
东飘西荡 指不固定,没有着落。也指无定向地漂浮。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跌荡放言 跌荡:放纵不拘;放:粗放,豪放。
行为放纵,语言豪放。
《后汉书・孔融传》: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
荡检逾闲 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 清・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
中原板荡 中原:指我国中部,泛指天下;板荡:《诗经》篇名,指周厉王荒淫无道。
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安心恬荡 心情平静,不求名利。 《文选・张华・励志诗》: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破家荡产 耗尽家产。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1卷:“狭乡富家,靳靳自足,一被应役,无不破家荡产。”
恢胎旷荡 恢胎:广大的样子。
形容宽阔广大,空旷无物。
《后汉书・马融传》:徒观其坰场区宇,恢胎旷荡。
神魂摇荡 形容心神恍惚,难以把握。亦作“神摇魂荡”、“神魂荡扬”、“神魂飘荡”。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沈将仕看见李三情状,一发神魂摇荡。”
销魂荡魄 见“销魂夺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这都是风俗奢靡,处处使人销魂荡魄。”
东漂西荡 东西漂泊不定。也比喻生活不安定。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云汴梁买马,不想东漂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平衍旷荡 平衍:平坦广阔。
形容心胸宽广,开朗豁达。
汉・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
流荡忘反 流荡:流浪;反:同“返”,回家。
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
宋・王禹偁《答张知白书》:“后人流荡忘反,盖其得也,荐宗庙,插管弦。”
逾闲荡检 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
指行为不规矩,不守礼法。
《明史・杨时乔传》:“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
荡荡之勋 荡荡:广大的样子。
指极大的功劳。
《后汉书・邓皇后传》: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荡析离居 荡析:离散。
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东游西荡 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荡心悦目
荡荡默默 形容心神不宁的样子。 战国・庄子《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威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悠悠荡荡 形容摇摇晃晃,飘浮不定。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7卷:“若是悠悠荡荡,未有不入于邪僻。”
放荡形骸 行为放纵,不拘礼节。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
涤秽荡瑕 同“涤瑕荡秽”。 《宋书・礼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资,属当倾危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心荡神移 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神魂荡飏 形容精神飘忽。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荡的成语、带荡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