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若的成语
带若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7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了若指掌 |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 元《宋史・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
若隐若现 | 好像隐没了;又好像现出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 唐・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有福而长今。” |
诫莫若豫 | 诫:警戒;豫:通“预”,预先。 指事后有所警戒不如事先有所防备。 |
《国语・晋语一》:“诫莫若豫,豫而后给。” |
大巧若拙 |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 先秦・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
背若芒刺 | 犹言芒刺在背。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
良贾深藏若虚 | ||
轩昂自若 | 轩昂:气度不凡;自若:像原来的样子。 形容人的气度不凡,神态如同日常一样。 |
唐・李濬《松窗杂录・裴休》:“中有黄衣半席,轩昂自若,指诸人笑语轻脱。” |
昭然若揭 |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 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
战国・庄子《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
目若悬珠 |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 《汉书・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
欢喜若狂 | 欢喜得好像发疯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
口若悬河 |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 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 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
字若涂鸦 | 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比喻书法拙劣、幼稚。 |
唐・卢全《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
雨旸时若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 ”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
向若而叹 |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炳若观火 |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
若敖之鬼 |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 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
安之若命 |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 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若无其事 |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 《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见善若惊 | 善:善良,美好;惊:震动。 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
契若金兰 |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
泰然自若 |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 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金史・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稳若泰山 |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安如泰山,福喜屡臻。”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大直若诎 | 见“大直若屈”。 | 《韩诗外传》卷九:“大直若诎,大辩若讷。”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 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 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恍若隔世 |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 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
明・袁宏道《锦帆集・天池》:“屏山献青,画恋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马首红尘,恍若隔世矣。” |
爱才若渴 | 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就象口渴想喝水一样,形容十分珍惜人才。 |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 |
若有所思 |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 唐・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
丹陵若水 | 丹陵,地名,尧的出生地。若水,水名,颛顼的出生地。比喻人才聚集的地方。 |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芳林园者,福地奥区之凑,丹陵若水之旧。”吕延济注:“丹陵,地名,尧所生处也。若水,水名,帝颛顼所生处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若的成语、带若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