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节的成语

带节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8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兴利节用 兴:兴办。
兴办有利的事业,节约花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卑躬屈节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
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支纷节解 分解肢体;剁成碎块。犹言碎尸万段。 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校尉公孙宾就斩莽头,军人争莽身,支纷节解,肌肉脔切。”按,《汉书・王莽传下》“公孙宾就”作“公宾就”。
大节凛然
节用爱民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守节不移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
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松筠之节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唐・魏征《隋书・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守节不回 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
坚守节操而不动摇。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错节盘根 ①错:交错;节:枝节;盘:盘曲。
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②比喻事情纷难复杂。③形容人坚韧不拔。
《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
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丧身失节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节食缩衣 节:节减;缩:紧缩。
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宋・朱熹《刘氏墨庄记》:“节食缩衣,悉力营聚。”
义不屈节 节:节操。
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
高节迈俗 迈:超逸。
指志节高超脱俗。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繁文缛节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
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大关节目
守节不淫 守节:守名分,保持节操;淫:过分。
坚守名分节操,不做过分、无礼的事情。
《国语・周语上》:守节不淫,信也,行礼不疚,义也。
旁生枝节
英风亮节 高尚的风格和节操。 毛錡《悼念周恩来总理》诗:“可钦可敬的周总理,英风亮节堪师表。”
毁节求生 毁节:抛弃自己的气节,变节。
指败坏自己的操行和名声,苟且偷生。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庞德传》: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伏节死义 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义:为正义而死。
为坚守节操和正义而死。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劲节高风 参见[高风亮节]。
寒花晚节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
比喻人晚节高尚。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柏舟之节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宋・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凌风知劲节
砥节励行 砥砺操守和品行。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甘贫守节 甘:情愿,乐意。
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恰恰。”
抚掌击节 抚掌:拍手。
击节:打拍子。
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高风大节 大节:临危不苟的节操。
参见[高风亮节]。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节的成语、带节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