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节的成语
带节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8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节哀顺变 |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尽节死敌 | 尽:竭尽;节:节操。 竭尽节义,捐躯杀敌。指为正义而牺牲。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入则务本疾作,以实仓廪;出则尽节死敌,以安社稷。” |
节用爱人 | 节约用度,爱护百姓。 | 唐・高郢《谏造章敬寺书》:“陛下若节用爱人,当与夏后齐驾,何必劳人动众,而踵梁武之遗风乎?” |
虚文缛节 |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 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 |
根盘节错 | 参见[盘根错节]。 | |
松筠比节 | ||
修身立节 | 提高自己品德修养,树立高尚节操。 | 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 |
守节不回 | 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 坚守节操而不动摇。 |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
增收节支 | 增加收入,节约开支。 | |
节骨眼 | 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 | 王朔《永失我爱》:“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 |
謇谔之节 | 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 忠诚直言的节操。 |
《后汉书・陈忠传》: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害。 |
清风亮节 |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
柏舟完节 | ||
击节叹赏 | 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赏:赞叹赏识。 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形容对人的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 |
宋・王楙《野客丛书・阿房宫赋》:“击节叹赏,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 |
不拘小节 |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节:琐碎的生活小事。 不拘泥于生活琐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
省衣节食 | 省:节约;节:节减。 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 |
高节迈俗 | 迈:超逸。 指志节高超脱俗。 |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
义不屈节 | 节:节操。 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 |
丧身失节 |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
秉节持重 |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 《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
晚节不终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 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
《明史・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
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晚节末路 | 节:时期;末路:终了。 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
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 |
大节凛然 | ||
末节繁文 | 参见[繁文缛节]。 | |
旁枝末节 | 喻不重要。 | |
折节向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向、作风。 形容努力刻苦,奋发学习。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勤俭节约 |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
节制之师 | 节制:有节度,讲法制;师:军队。 指军纪严整的军队。 |
《荀子・议兵》: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 |
直节劲气 | 劲:强。 指气节正直,操守刚劲。 |
《明史・王廷传》:“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节的成语、带节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