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艰的成语
带艰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0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进退维艰 | 见“进退维亟”。 | 清・江忠源《条陈军务疏》:“欲留则违其归顺之心,欲去则恐膺不测之戮,低回无计,进退维艰。” |
| 物力维艰 |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 指财物来之不易。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 险阻艰难 | 险阻:危险和障碍。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
| 备尝艰苦 | 备:全、尽;尝:经历。 受尽了艰难困苦。 |
《纪闻・吴保安》:“吾自陷蛮夷,备尝艰苦,肌肤毁剔,血泪满池。” |
| 弘济时艰 | 弘:大;济:接济。 对当时出现的困难进行大力援救和资助。 |
《尚书・顾命》:弘济于艰难。 |
| 稼穑艰难 | 指农事劳苦。 | 《尚书・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
| 艰难时世 | 指难以生存,危难四起的年代。 | 宋・冯时行《蓦山溪・村中闲作》:艰难时世,世事休夸会。官宦误人多,道是也,终须不是。 |
| 艰难困苦 | 困难重重;处境艰苦。 | 清・李渔《巧团圆・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
| 国步艰危 | 国步:国家的命运。 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清・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国步方艰危,简在卿昆季。” |
| 艰苦朴素 | 指吃苦耐劳、朴实节俭的作风。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
| 行之惟艰 | 惟:是。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
| 备尝艰难 | 备:全、遍;尝:经历。 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
《晋书・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
| 艰难曲折 | 困难和曲折。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 |
| 步履维艰 | 步履:行走;维:文言句首中助词;无实义;艰:困难。 行走十分困难。也作“步履艰难”。 |
清・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腿无力,步履维艰。” |
| 涉艰履危 | 涉:经历;履:踩踏。 身涉危难,经历险阻。形容闯过重重困难。 |
南朝・齐・虞玩之《上表告退》:“经昏践乱,涉艰履危,仰圣德以求全,凭贤辅以申节。” |
| 艰难险阻 |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 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
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
| 艰苦涩滞 | 涩:干涩;滞:不通畅。 形容语言不畅,文法不通。 |
明・方孝儒《答张廷璧》:出言命意未免有艰苦涩滞者,求于言而不求于言之所从出,无惑乎其难也。 |
| 艰难玉成 | 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 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 |
|
| 匡济时艰 | 匡济,匡正救助。形容挽救目前的困难,使情势转危为安。 | 南齐书高帝纪:“匡济艰难,功均造物。” |
| 天步艰难 | 天步:时运。 国运艰难。 |
《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
| 运拙时艰 | 同“运蹇时乖”。 |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似班定远在玉门关,空学的兵书战策,争奈运拙时艰,淹留在此去住无门。” |
| 艰食鲜食 | 艰食:指人力耕种的五谷粮食;鲜食:指鸟兽鱼鳖等鲜货。 指五谷粮食和鱼鲜。 |
|
| 艰难竭蹶 | 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指资财枯竭、匮乏。 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 |
荀况《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
| 艰苦创业 | 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 | |
| 国事多艰 | 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迩者获罪于天,国事多艰,以致胡马长驱,干戈鼎沸。” |
| 国步多艰 | 国步:国家的命运。 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
| 国步艰难 | 国步:国家的命运。 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旧五代史・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
| 弘济艰难 | 大力帮助以挽救危难。形容大力挽救国家的危亡。又作“弘济时艰”。 | 尚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元子钊,指周康王。 |
| 行之非艰,知之惟艰 | 惟:为。 施行并不难,知道其整理就难了。 |
《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
| 艰深晦涩 | 艰深:文辞深奥难懂;晦涩:意义隐晦,不顺口。 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 |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故分章办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览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苟为艰深也。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上》:“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弗没传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艰的成语、带艰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