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舟的成语
带舟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逆水行舟 | 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
风雨共舟 |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 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轻,积攒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
同舟敌国 |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
顺水流舟 | ||
同舟共济 |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
先秦・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宰相肚里行舟船 | 宰相:丞相。 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常言道:‘将军额上跑下马,宰相肚里行舟船。’你这样气量窄,将来如何独当一面,肩挑五岳,胸罗百川,统帅百万大军!” |
朽竹篙舟 |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 |
推舟于陆 | 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
鸿毳沉舟 | 毳:鸟兽的细毛。 鸿雁细毛虽轻,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问题不解决,积累多了就要出大问题。 |
《新论・慎隙》:“鸿毳性轻,积之沉舟。” |
戒舟慈棹 | 戒:佛教中的戒律;慈:慈悲;棹:船桨。 指佛教中的戒律和慈善就象航船一样摆渡众生。 |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道释经》:若乘戒舟,鼓以慈棹,而不能横截风涛,达登彼岸者,无此理也。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载:承载;覆:倾覆。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 |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
车击舟连 | 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 唐・柳宗元《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督食饶给,车击舟连。” |
敌国通舟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 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 《孙卿子》:“孔子对鲁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不危焉。’”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 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顺水推舟 |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溯水行舟 | 逆水行船。 | |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 | 大鱼不在小河里游。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
李郭同舟 | 以之比喻知已相处。 |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
吴越同舟 |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
先秦・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覆舟之戒 | 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 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
绝渡逢舟 | 绝:穷;渡:渡口;舟:船。 比喻在绝路上有了出路或办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回:“天幸遇着相公,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
小水不容大舟 | 比喻局面狭小无法使才能高的人施展才能。或才能高的人为世俗所不容。 | 《晋书・桓谦传》:小水不容大舟,若纵才力足以济事,亦不假君为鳞翼。宜自求多福。 |
风雨同舟 | 舟:船。 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舟车之苦 | 坐船、坐车的辛苦。指旅途的劳累。 | |
柏舟之誓 | 誓:盟约,诺言。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 |
《诗经・鄘风・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
借水行舟 | 见“借水推船”。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
同舟共命 |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舟的成语、带舟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