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舟的成语
带舟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顺水行舟 | 同“顺水推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
舟车之苦 | 坐船、坐车的辛苦。指旅途的劳累。 | |
吞舟漏网 | 见“吞舟是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
溯水行舟 | 逆水行船。 |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 《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
破釜焚舟 | 犹破釜沉舟。语本《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 |
语出《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
胡越同舟 |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
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 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 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舟车楫马 | 舟:船;楫:船桨。 古时以战船当车,以船桨当马。指古代的水战。 |
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舟车楫马》:“《太白阴经》云:水战之具,始自伍员制之以与楚战,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
风雨同舟 | 舟:船。 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朽竹篙舟 |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 |
风雨共舟 |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
吞舟之鱼 |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战国・庄子《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李郭仙舟 | 《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后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 《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 |
柏舟之誓 | 誓:盟约,诺言。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 |
《诗经・鄘风・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
柏舟之节 |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 宋・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
同舟共命 |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
敌国通舟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 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
顺水推舟 |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借水行舟 | 见“借水推船”。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
覆舟载舟 | 覆:颠覆;载:承载。 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
罔水行舟 | 罔:没有。 没有水在陆地上行船。比喻行为违背常理。 |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灵渠》:“窃叹始皇之猜忍,其余威能罔水行舟。” |
吴越同舟 |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
先秦・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网漏吞舟 |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 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逆:倒,反。 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
《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犀舟径楫 | 犀:坚固;楫:船桨。 坚固的船,坚硬的桨。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虽有犀舟径楫,犹人涉卬否,有须是也。” |
盐梅舟楫 | 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比喻辅佐的贤臣。 | 元柯丹邱《荆钗记・春科》:“际风云,盐梅舟楫,一德务臣君。” |
李郭同舟 | 以之比喻知已相处。 |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
柏舟完节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舟的成语、带舟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