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臣的成语

带臣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一代鼎臣 见“一代宗臣”。 《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
乱臣贼子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君射臣决 射:射箭;决:射箭用具,即扳指,用以钩弦。
君主喜好射箭,臣下自然经常带着射箭用具。比喻上司的爱好,随从者自然极力效法。
《荀子・君首》: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事:侍奉,服侍。
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忠臣烈士 指忠义刚烈的臣子。 唐・魏征《隋书・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钦差大臣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的;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清・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
忠臣孝子 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 战国・赵・荀况《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不按君臣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 《水浒传》第一一一回:“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
谋臣如雨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一朝天子一朝臣 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买臣复水 覆:泼。
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相传汉代朱买臣贫贱时,其妻出走,显达后,其妻又回来,朱买臣泼水于地,令妻收回。
柱石之臣 柱石: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
主辱臣死 主:君主。
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只有以死报之。
宋・张孝祥《代诸父祭伯父文》:“忠愤激发,肝胆轮囷,主辱臣死,臣敢爱身。”
社稷之臣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
春秋时对作大国附庸的小国的称谓。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君唱臣和 唱:歌唱,吟咏;和:应和。
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晏子外编》:“君唱臣和,教之隆也。”
草莽之臣 草莽:草野,草丛。
指草野间未作官的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兄于草莽也。”《孟子・万章下》:在野曰草莽之臣。
功臣自居 居:当,任。
做了一些成就就以有功之臣而自任。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生长。”
奸臣当道 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坏人当权。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此时因纣王失政,妲己残害生灵,奸臣当道,豺狼满朝,故此天心不顺。”
骨鲠之臣 骨鲠:比喻刚直。
刚正忠直的官员。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名臣硕老 硕:大;老:对古代公卿大夫的尊称。
指有名望的大臣。
明・焦竑《玉堂丛语・序》:夫国家二百年来,名臣硕老,强半出自玉堂精选。
窃簪之臣 簪:簪子。
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
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主圣臣良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北史・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股肱之臣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
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臣心如水 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东汉・班固《汉书・郑崇传》:“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主圣臣直 主:君主。
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
逆子贰臣 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
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
瞿秋白《鲁迅的精神》:“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战士。”
君臣佐使 原指君主、臣僚(文武官员)、僚佐(辅助别人的人)、使者(奉命办事的人)四种人;他们在一国之内;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来也用以比喻中医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孤臣孽子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
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朱熹集注:“孤臣,远臣;孽子,庶子。”
负险不臣 犹言负固不服。 《明史・林润传》:“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
贼臣乱子 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臣的成语、带臣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