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脚的成语

带脚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5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敛手束脚 敛:收,约束。
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
敛:收,约束。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
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卖头卖脚 犹言抛头露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碰。”
有脚阳春 承春:指春天。
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抬手动脚 一抬手,一动脚。也指打人。
毛手毛脚 做事粗心,不细致。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札手舞脚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比手划脚 比:比拟。
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捻脚捻手 捻:通“捏”。
手脚动作放轻。形容行动小心轻捷。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门子只得捻脚捻手,把栓拽了,飞也似闪入房里躲了。”
比手画脚 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像个大总管,率领所有人员从前庭到后院,比手画脚地指点了半个钟头。”
脚踏硬地 指实打实,十分稳靠。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况又实实是骨血,脚踏硬地,这家私到底是稳取的了。”
支手舞脚 犹言指手画脚。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财主的样式,支手舞脚的发挥。”
挤手捏脚 故意伸出手脚碰触对方身体,含有轻薄之意。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五回:“每日在路,俱有人瞧着锦囊,挨肩擦背,挤手捏脚。”
跌脚拌手 受到阻碍或牵制,不能放手去干事。 曾朴《孽海花》第28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拌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去。”
指手点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铁板注脚 注脚:解释字句的文字。
指最具权威,不可动摇的注解。
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文事・铁板注脚》引陈裕门评吕语集粹:‘劝善规 过’四字,此是友字铁板注脚。
蹑手蹑脚 蹑:放轻脚步。
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点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
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脚高步低 形容步履倾斜。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站稳脚跟 指在一地站稳或指占有一席之地。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
手脚无措 同“手足无措”。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师文,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
站不住脚 比喻观点等经不起推敲与反驳。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
洗脚上船 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脚踏两条船
冒名接脚 假冒别人的名,接替他。 《旧唐书・韦陟传》:“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阙员既少,取士良难。”
七手八脚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头重脚轻 形容头脑发胀;脚下无力。比喻轻重倒置;基础不稳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协调;不平衡。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脚的成语、带脚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