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脑的成语
带脑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2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虎头虎脑 | 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 | 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
算盘脑袋 | 比喻吝啬的人。有讥讽的含义。 | |
劈头劈脑 | 正对着头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
昏头打脑 | 见“昏头搭脑”。 | 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
一股脑儿 | 通通。 | 曾朴《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脑儿都倒翻了。” |
顺头顺脑 | ||
愣头磕脑 | 楞:呆,失神。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或发愣的样子。 |
老舍《骆驼祥子》: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愣头磕脑的。 |
油头滑脑 | 形容人轻浮油滑;不诚实。 | 鲁迅《书信集・550・致王志之》:“歌德派拉君之事,我未注意,此君盖法国礼拜六派,油头滑脑,其到中国来,大概确是搜集小说材料。” |
肠肥脑满 | 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 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
《北齐书・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
昏头昏脑 | 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
埋头埋脑 | 没头没脑。比喻毫无头绪。 | |
楞头呆脑 | 见“楞头楞脑”。 | 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
破脑刳心 | 犹剖心沥血。比喻竭尽忠诚。 |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
傲头傲脑 |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
鹰头雀脑 |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 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 |
头脑冷静 | 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1章:“如果头脑冷静,就绝不会这样做了。” |
愣头愣脑 |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愣头愣脑,没分寸。” |
滑头滑脑 | 形容人狡诈、不诚实。也指圆滑,不肯负责任。 | 林语堂《上海颂》:“及那些滑头滑脑的旅馆茶房的都市三呼:你真是伟大而不可思议啊!” |
探头缩脑 | 小心胆怯张望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到了园中,果然阴气逼人。贾赦还扎挣前走,跟的人都探头缩脑的。” |
低头搭脑 | 见“低头耷脑”。 | 梁斌《红旗谱》一:“老祥子大娘正点着灯做晚饭,看见朱老巩走进来,低头搭脑坐在台阶上。” |
倔头倔脑 | 形容说话、行动生硬的样子。多指说话不讲方式、直来直去的样子。 | |
蔫头耷脑 | 蔫:枯萎;耷:垂。 没精打采的样子。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满银蔫头耷脑走出门坎后,惊讶地看见是他的小舅子,便把罗着的腰直了一下,脸上倒显出了几分羞愧的颜色。” |
寻头讨脑 | 寻:探求。 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皮鞭,打得体无完肤。” |
头疼脑热 | 泛指一般的小病。 |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一百日以里,但有头疼脑热,都是你。” |
兔头麞脑 |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 |
披头盖脑 | 盖:压。 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
一股脑子 | 全部,通通。也形容不顾一切地做某件事。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无奈他此时又盼事成,又怕事不成,把害怕、为难、畅快、欢喜,一股脑子搅成一团,一时抓不着话头儿。 |
横头横脑 | 显得粗暴蛮横、自以为是的冒昧行为。 | |
鼓脑争头 |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 《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脑的成语、带脑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