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脑的成语

带脑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2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倔头强脑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倔头倔脑 形容说话、行动生硬的样子。多指说话不讲方式、直来直去的样子。
笨头笨脑 笨:愚钝。
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巴头探脑 形容伸着头偷看。 《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东南西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小头小脑 没有见识。 向春《煤城激浪》:“你他妈的属家雀的,小头小脑料不了大事。”
豆渣脑筋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毛头毛脑 形容年轻人的鲁莽冒失或很着急的样子。 徐光耀《平原烈火》:“三个战士正毛头毛脑没有办法,见他回来了,眼里又放出光彩。”
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磕头碰脑 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3回:“这有何难?放着相大爷一个名进士,磕头碰脑,满路都是同年,这有甚么难处!”
一股脑子 全部,通通。也形容不顾一切地做某件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无奈他此时又盼事成,又怕事不成,把害怕、为难、畅快、欢喜,一股脑子搅成一团,一时抓不着话头儿。
昏头搭脑 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摇头稿脑 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
鬼头滑脑 见“鬼头鬼脑”。 马云鹏《雁塞游击队》第十七章:“冯福合是做小买卖的,有些鬼头滑脑,对他的话不能全信。”
愣头愣脑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愣头愣脑,没分寸。”
头昏脑眩 见“头昏脑胀”。 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撞头搕脑 犹言到处碰壁。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十九:“政如义理,只理会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
傲头傲脑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磕头撞脑 磕、撞:碰。
跑在地上叩头行礼。也指用头顶撞他人,表明不肯善罢干休。也形容由于人多,人与人之间相互拥挤碰撞。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自家扬州奴,我往常但出门,磕头碰脑的都是我那朋友兄弟;今日见我穷了,见了我都躲去了。
死脑瓜骨 不开通。 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置之脑后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肝脑涂地 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劈头盖脑 劈:正对着,冲着;盖:压。
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很猛,不容躲避。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劈脸便打。
一股脑儿 通通。 曾朴《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脑儿都倒翻了。”
冬烘头脑 冬烘:迂腐,浅陋。
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肥肠满脑 同“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 清・捧花生《画舫馀谭》:“酒楼废而茶园兴,岂肥肠满脑者,餍饫既深,亦思乞灵于七碗耶?”
头昏脑胀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榆木脑袋 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谷峪《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幺办,俺也赞成。”
昏头昏脑 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缩头缩脑 形容害怕不敢向前,或胆小不敢出头负责。 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
顺头顺脑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脑的成语、带脑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