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能的成语
带能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生活资料的分配原则,劳动者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社会按照各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生活资料。 | |
清官能断家务事 |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
矜能负才 | 矜:自夸。 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
《晋书・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
选贤与能 |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
进贤拔能 | 犹言进贤任能。 | 《魏书・任城王澄传》:“进贤拔能,重官人之举;标赏忠靖,旌养人之器。” |
简贤任能 | 指选用贤能。 | 《旧唐书・郭子仪传》:“委诸相以简贤任能,付老臣以练兵御侮,则黎元自理,寇盗自平,中兴之功,旬月可冀。” |
智尽能索 | 索:竭尽。 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
能事毕矣 | 能事:擅长的本领;毕:尽。 原指天下之能事尽在《易经》之中。后指本领用尽了。 |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
能上能下 |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
无能为技 | ||
未能免俗 |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交能易作 | 谓交换各业的劳动成果而互相获益。 | 春秋・齐・管仲《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土、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称贤荐能 | 称:称扬。 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 |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别,称贤荐能,未尝倦。” |
材能兼备 | 材:通“才”。 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培养得材能兼备。” |
举贤任能 | 举:推荐,选拔。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
各尽所能 |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 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力能扛鼎 |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 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 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 尧舜:传说中上古的两位帝王。 一般的人并非尧舜那样的圣贤,谁能够尽善尽美呢。比喻人不可能没有缺点。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
妒贤嫉能 | 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
各有所能 | 能:才能。 各有各的才能、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
晋・傅玄《傅子》:龙舟整楫,王良不能执也;骥騄骑行,越人不敢越也,各有所能。 |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 威武:武力;贱:地位低。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 |
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勤能补拙 | 勤:勤奋;拙:愚笨。 勤勉地干;就能够补偿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
妒贤疾能 | 见“妒贤嫉能”。 | 北宋《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
虽覆能复 | 覆:翻倒;复:复原。 虽然已经翻倒,但还能复原。后也指反复无常的手段。 |
《鬼谷子・飞箝》:“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覆,不失其度。” |
赏贤使能 | 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致忠心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 |
妒能害贤 | 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 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
能不两工 | 工:精通。 即使有才能,也不能精通两种技术。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首时》:“天下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能的成语、带能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