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胸的成语
带胸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点胸洗眼 |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 明・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通释》云:‘字原有秦隶汉隶,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则自然易晓也。’张绅此言,可为点胸洗眼之语。” |
袒胸露背 | 敞开上衣,露出胳膊。 |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71回:“湛越加咆哮,迫令宫女褫李氏衣,使她袒胸露背,然后取鞭自挞。” |
心胸狭隘 | 心胸:思想,气量。 气量非常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 |
捶胸顿足 | 捶:敲打;顿:跺。 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
明・李开先《闲居集・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
靠胸贴肉 | 形容十分亲密的样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我两个是他靠胸贴肉的徒弟,我师父却又好道爱贤,只听见说个‘道’字,就也接出大门。 |
胸罗锦绣 | 罗:分布,排列;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 形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谈春秋胸罗锦绣,讲礼制口吐珠玑。” |
胸中丘壑 | 丘:山丘;壑:山沟。 指作画前心中已有山水胜迹的轮廓。比喻心中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置早有定见。 |
《宣和画谱》:“于是落笔则胸中邱(丘)壑尽在眼前。” |
跌脚槌胸 |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 《水浒传》第一○四回:“众人跌脚槌胸,好似掀翻了鸡窠,弄出许多慌来。” |
摧胸破肝 | 摧:折,伤。 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
宋・苏轼《祭柳仲远文》:“讣来逾年,一恸海徼,摧胸破肝,痛我令妹。” |
气夯胸脯 | 夯:冲撞。 形容非常气愤。 |
明・无名氏《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你是个朽木之材,在人前强作支吾,有甚么真实的肺腑,不由人气夯胸脯。” |
顿足捶胸 |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 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
胸无点墨 |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
将胸比肚 | 犹将心比心。 | 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怀:怀藏。 胸中怀藏祖国,眼光要放远到全世界。 |
张双林《解读北京人》:“上海人过于讲实惠,讲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确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胸中怀刀 | 形容存心险恶。 | |
胸有鳞甲 | 比喻存心险恶。 | |
胸中垒块 | 垒块:积砌成堆的土块。 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
胸中鳞甲 | 比喻存心险恶。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
铺胸纳地 |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
了然于胸 | 了然:了解、明白。 心里非常明白。 |
《晋书・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
胸中磊块 | 指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 明・袁宏道《上巳日柬惟长》:“自信胸中磊块甚,开尊恨不泻江湖。” |
捶胸跌脚 |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捶胸跌脚。” |
胸有成算 | 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各口进出货物盈虚,以及市价涨跌,庶胸有成算,不为租客所欺。” |
直写胸臆 | 胸臆:胸腔,内心,引申为心意。 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负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广酬事物之变而无碍。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直吐胸怀 | 直率而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明・杨循吉《朱先生诗序》:“余观诗不以格律体裁为论,惟求能直吐胸怀,实叙景象,读之可以喻。” |
全局在胸 | 对于全盘棋的走法心中有数。比喻对整个形势非常了解。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槌胸蹋地 | 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 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
胸中无墨 | 胸中没有墨水。比喻学识浅薄。 | 宋・吴子良《林下偶谈》:“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盖亦有据。”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胸的成语、带胸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