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肩的成语

带肩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携手并肩 手拉着手,肩靠着肩。形容十分亲密,一致行动。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纱笼才过处,喝道转身,一壁小来且住。见许多才子艳质,携手并肩低语。
息肩弛担 放下肩上挑的担子。形容摆脱职务,卸去责任。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去年秋,群试监中,有司以为不肖,始决意为卢肩弛担之计。
耸肩缩颈 形容因恐惧或寒冷而耸着肩膀缩着脖子。 唐・韩愈《送穷文》:毛发尽竖,竦肩缩颈。
接踵比肩 踵:脚后跟。
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
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并肩作战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比肩迭踵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清・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骈肩累踵 同“骈肩累迹”。 清・王韬《瀛需杂志》:“二十八日为城隍夫人诞辰,城中热闹,无异于城外,几于倾邑若狂,士女往观者,骈肩累踵。”
耸肩缩背 两肩耸起,背脊弯曲。形容衰老的状态。也形容因怕冷而缩做一团的样子。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3回:“又是风雪,地下踏着寒冰,冻得耸肩缩背,战战兢兢。”
骈肩杂遝
肩摩毂击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
驾肩接迹 见“驾肩接武”。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道悟禅师》:“学徒依附,驾肩接迹;都人士女,向风而至。”
踵接肩摩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克肩一心 指能一心以事君。 语出《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摩肩如云 摩:摩擦。
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胁肩絫足 同“胁肩累足”。
胁肩累足 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
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比肩接踵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清・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袂接肩摩 袂:袖子。
衣袖相连,肩膀相触。形容人非常多。
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其他智士谋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一二数。”
彘肩斗酒 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望其肩背 形容赶上或达到。 清・吕留良《与吴孟举书》:“德器必能脱去凡近,所造日高,非弟所能望其肩背也。”
鸢肩豺目 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
挨肩擦膀 指身体相贴近。也形容人群拥挤。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舒着手往我怀里摸甚么?”
比肩接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挨肩迭背 形容人群拥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比肩相亲 比:紧靠。
形容夫妻感情挚笃。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三国时,吴国海盐有个叫陆东的人,娶妻朱氏,夫妻互助互爱,同心同意,人称“比肩人”。
肩背难望 指难以相比,难以企及。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七卷:“则尤簪缨世胄,肩背难望者矣!”
亚肩叠背 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肩背相望 谓相继而起,连续不断。 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今夫旦中之医,弟与悔木标榜而起,贵邑中不乏肩背相望。”
鸢肩羔膝 肩似鸢耸,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态。 明・方孝孺《答俞子严书》:“不复能鸢肩羔膝,卑声诡笑,曲身俯首,称诵人美而求其喜悦。”
肩从齿序 并肩相从,依年齿以序长幼。谓僚友交游。 宋・欧阳修《与员外书》:“修本愚无似,固不足希执友之游;然而群居平日,幸得肩从齿序,跪拜起居,窃兄弟行。”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肩的成语、带肩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