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肤的成语
带肤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椎肤剥髓 | 形容残酷搜刮。 | 明・唐顺之《与郑户部书》:“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而椎肤剥髓、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 |
肤不生毛 | 皮肤上长满了厚茧而长不出毛。形容十分劳苦。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腠胝无胈,肤不生毛。” |
浃髓沦肤 | 浃:通,透;沦:陷入。 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
《淮南子・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
肤如凝脂 | 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
肤浅末学 | 肤浅:浅薄;末学:学无根底。 指学识浅薄。 |
晋・范宁《春秋梁传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 |
体无完肤 |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
剥肤锥髓 | 剥:剥去;肤:皮肤;锥:敲打。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
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
肤末支离 | 肤浅琐碎。 | 清・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
胸喘肤汗 | 汗:出汗。 形容疲乏到极点。 |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
山肤水豢 | 《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
切肤之痛 | 切肤:切身。 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
冰肌雪肤 | 像冰一样的肌肤。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 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冰肌雪肤,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 |
肤受之愬 |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
汗流浃肤 | 见“汗流浃体”。 | 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浃肤。” |
末学肤受 |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 汉・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
雪肤花貌 | 皮肤洁白如雪,容貌美艳如花。形容女子的美丽。 | 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陈言肤词 |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 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
肤寸之地 |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 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
剥床以肤 | 剥:六十四卦之一,指伤害;床:卧具。 损害到肌肤。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
柔肤弱体 | 谓柔弱的身体。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 |
切身肤受 | 切,密合。切身,与自己关系密切。肤受,肌肤亲自承受。形容事情和自己有密切的关系。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不免冻饿之切吾身。”虞集张献武王庙堂碑:“群谗切肤。” |
肤受之言 | 肤:肤浅;受:感受。 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
《后汉书・杨璇传论》:“风景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
克奏肤功 | 克:战胜;奏:臣下向君王陈述事情;肤:伟大;功:功绩。 事情已经办成,功劳十分显赫。 |
《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猃狁,以奏肤功。 |
肤泛不切 | 肤:肤浅;泛:一般;不切:不切合实际。 指文章或言论没有深刻切实的内容。 |
|
肤见谫识 | 浅陋的见识。 | 明・李东阳《〈琼台吟稿〉序》;“彼肤见谫识,管窥蠡测,岂复能尽其妙哉?” |
剥床及肤 |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 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宋・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剥床及肤,其忧岂不在民乎!” |
剥肤椎髓 | 剥:剥去;肤:皮肤;椎:捶击。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 |
肤粟股栗 | 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
剥肤锤髓 | 剥:剥去;肤:皮肤;锤:敲击。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
|
鹤骨鸡肤 |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 宋・王炎《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肤的成语、带肤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