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聋的成语

带聋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启瞶振聋 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装聋卖傻 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借听于聋 借;借助。借助于耳聋的人打探消息。比喻找错了求教的对象。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三日耳聋 形容受到强烈的震动。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在蒙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耳聋眼瞎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聋者之歌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淮南子・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装聋作哑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振聋启聩 聩:耳聋。
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推聋作哑 见“推聋妆哑”。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二折:“他说着英雄话,你怎的乔禁架,使不得推聋作哑。”
郑昭宋聋 比喻情况不同。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
耳聋眼花 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推聋做哑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
震聋发聩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振聋发聩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天聋地哑
妆聋做哑 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发瞽振聋 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
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昭聋发聩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舌敝耳聋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装聋做哑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方氏已许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装聋做哑,听他娶了一个妾。”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宋书・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眼瞎耳聋 看不见也听不到。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 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发聋振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
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诈哑佯聋 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启聩振聋 聩:耳聋。
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聩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推聋妆哑 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耳聋眼黑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清・翟灏《通俗编・身体・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推聋装哑 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震耳欲聋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装聋装哑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茅盾《小巫》:“蔓姐几次三番乘机会说起娘在上海不知道是怎样过日子,老爷只是装聋装哑。”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聋的成语、带聋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