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耳的成语
带耳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1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俗:习俗;聊:姑且;尔:如此;耳:而已,罢了。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指行动受习惯的影响而不得不随俗。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脸红耳热 | 见“脸红耳赤”。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听得老太太说完了,越觉得脸红耳热,连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这都是媳妇一时偏执,惹出老太太气来。’” |
面红过耳 | 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
一新耳目 | 耳目:指见闻。 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
耳听心受 |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 |
耳聋眼黑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翟灏《通俗编・身体・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耳闻目睹 | 闻;听见;睹:看见。 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
鲁迅《呐喊・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目食耳视 |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
如风过耳 |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酒酣耳热 | 酣:酒喝得痛快。 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 |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
耳闻则诵 |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
属人耳目 | 属:集中在一点。 指引人注意。 |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 |
耳目导心 | 耳目:视听。 耳目的熏染,可以启发人心的善恶。 |
《孔子家语・好生》:君子以心导耳目,立义以为勇,小人以耳目导心,不逊以为勇。 |
抓耳挠腮 | 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
疾雷不及塞耳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耳闻不如目见 |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汉・刘向《说苑・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耳目闭塞 | 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 |
洗耳谛听 |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 | 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六耳不同谋 | 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
蹑足附耳 | 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
风过耳 | ||
妥首帖耳 | 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 |
耳红面赤 |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 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动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 |
耳闻不如面见 |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汉朝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苦口逆耳 | 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 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 形容真诚的规劝。 |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
耳目新 | ||
方面大耳 |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耳的成语、带耳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