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罚的成语
带罚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明德慎罚 | 慎:谨慎。 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
罚弗及嗣 | 罚:惩罚,处罚;嗣:后嗣,子孙。 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
《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
赏劳罚罪 | 见“赏功罚罪”。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
赏高罚下 | 见“赏功罚罪”。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
赏罚黜陟 | 赏罚:赏赐与惩罚;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 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
《晋书・挚虞传》:“赏罚黜陟,岂或有不得其所者乎?” |
赏功罚罪 |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 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
甘心受罚 | 甘心:情愿。 情愿受到处罚。 |
|
罚不当罪 | 罚:处罚;当:相当;相称。 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
先秦・荀况《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赏罚不信 | 信:信用。 赏赐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初见秦》:“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 |
赏信必罚 | 信:真实不欺。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
赏信罚必 | 谓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 《六韬・赏罚》:“凡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不见闻者莫不阴化矣。” |
明罚敕法 | 罚:刑罚;敕:整饬。 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
《周易・噬嗑》:“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
赏罚不明 |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
罚薄不慈 | 薄:轻;慈:仁慈。 刑罚轻并不算仁慈。指刑罚轻重宽严要根据实情决定,不能一概从轻从宽。 |
《韩非子・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厉戾,称俗而行也。 |
信赏必罚 |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
罚不责众 |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 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
赏善罚淫 | 赏:奖赏;善:善良的;罚:处罚;淫:邪恶。 奖赏好人,惩罚坏人。也形容做善事有好报,做坏事有恶报。 |
《国语・周语中》:单子知陈必亡,天道赏善而罚淫。 |
赏罚信明 | 同“赏罚分明”。 | 《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
赏罚不当 | 当:相称。 奖赏与惩罚同功过不相当。 |
汉・贾谊《新书・过秦中》:“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
二罪俱罚 | 罚:处罚。 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
龚行天罚 |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
黜陟赏罚 | 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 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
《魏书・宋世景传》:巡察州镇十有余所,黜陟赏罚莫不咸允。 |
明赏慎罚 | 慎:谨慎。 奖赏严明,处罚慎重。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兴利除害,明赏慎罚,直言极谏,补主之过。” |
罚不及众 | 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 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 |
|
赏罚分明 |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 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
罚当其罪 | 罚:处罚,惩罚。 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
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
赏罚无章 | 赏罚:赏赐与惩罚;章:条理。 赏赐与惩罚不按规章办事。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27年》:“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何以沮劝,君失其信,而国无刑,不亦难乎?” |
敬酒不吃吃罚酒 | 比喻对某些必须做的事不肯主动去做,结果却被迫去做。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黄抚台这个人,向来敬酒不吃吃罚酒,说不定这一来反倒对老裘另眼相看。” |
蒲鞭之罚 |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
罚一劝百 |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 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罚的成语、带罚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