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罚的成语

带罚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修德慎罚 修:实行。
实行德政,慎用刑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且劝吴主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
罚不责众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
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恭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明赏慎罚 慎:谨慎。
奖赏严明,处罚慎重。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兴利除害,明赏慎罚,直言极谏,补主之过。”
赏罚无章 赏罚:赏赐与惩罚;章:条理。
赏赐与惩罚不按规章办事。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27年》:“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何以沮劝,君失其信,而国无刑,不亦难乎?”
二罪俱罚 罚:处罚。
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罚当其罪 罚:处罚,惩罚。
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陟罚臧否 赏罚褒贬。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黜陟赏罚 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
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魏书・宋世景传》:巡察州镇十有余所,黜陟赏罚莫不咸允。
奉辞罚罪 奉:敬受;罚:处罚,惩罚。
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龚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明德慎罚 慎:谨慎。
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信赏必罚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赏罚不信 信:信用。
赏赐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初见秦》:“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
详刑慎罚 详:审慎。
审慎地量刑和处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详刑审罚,明察单辞。”
赏罚信明 同“赏罚分明”。 《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赏善罚否 见“赏善罚恶”。 《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赏信罚明 同“赏罚分明”。 北宋《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罚薄不慈 薄:轻;慈:仁慈。
刑罚轻并不算仁慈。指刑罚轻重宽严要根据实情决定,不能一概从轻从宽。
《韩非子・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厉戾,称俗而行也。
蒲鞭之罚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罚不及众 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
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
赏劳罚罪 见“赏功罚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罚不及嗣 嗣:后嗣,子孙。
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奖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赏善罚恶 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
赏同罚异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数罪并罚 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
赏信必罚 信:真实不欺。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罚不当罪 罚:处罚;当:相当;相称。
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先秦・荀况《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赏罚严明 同“赏罚分明”。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罚的成语、带罚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