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缺的成语
带缺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0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少头缺尾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 |
行亏名缺 | 行:行为,德行。 德行亏损,名声低下。 |
明・高则诚《琵琶记・丞相发怒》:“自小攻读,从来知礼,忍使行亏名缺。” |
月缺重圆 | 月亮缺损后重新圆满。比喻决裂的关系又得到挽救。 | |
缺衣少食 |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 明李贽《焚书・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
缺心眼儿 | 缺乏心计或机智,尤指智力发育不健全。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劲儿,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儿的事体来。” |
完美无缺 |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完美:完整;完善。 |
清・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唐・姚思廉《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
唾壶敲缺 | 见“唾壶击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斧破斨缺 |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
《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断珪缺璧 | 见“断圭碎璧”。 | 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
峣峣易缺 | 峣峣:高直的样子;缺:损坏。 比喻刚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 |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
缺一不可 | 少一样也不行。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
缺衣无食 | 缺乏衣食。形容非常贫困。 | 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衣无食,到处寻觅。 |
缺月重圆 | 比喻夫妻离散后又重新团圆。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三:两下相别,双双下舟。真个似缺月重圆,断弦再续,大喜不胜。 |
缺吃少穿 | 指衣食困乏。亦作“缺吃短穿”。 | |
唾壶击缺 |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宁缺勿滥 | 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 宁可少些,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
缺三短四 | 形容物品残缺不全。 | |
少衣缺食 | 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
缺食无衣 |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 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食无衣,到处寻觅,挽菜挑虀。” |
缺月再圆 | 比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 明・无名氏《南牢记》第一折:“他既断弦再续,俺也缺月再圆。” |
缺头少尾 | 形容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六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
宁缺毋滥 | 宁:宁可;缺:缺少;毋:通“勿”;不要;滥:过多。 宁可空缺一些;也决不降低要求。也作“宁缺勿滥”。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
少一缺二 | ||
霹雳列缺 | 霹雳:炸雷,指突发的响雷;列缺:古时指天上的裂缝。 指雷鸣电闪。 |
《汉书・扬雄传上》:辟雳列缺,吐火施鞭。 |
缺斤短两 |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 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来转转,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 |
短斤缺两 |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 |
优差美缺 | 美差肥缺,好的职位。 | |
月缺难圆 | 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7回:“你若不还我宝珠,我便放金蛟剪,那时月缺难圆。” |
花残月缺 | 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斟,莫待他花残月缺。”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缺的成语、带缺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