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缚的成语

带缚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无缚鸡之力 缚:捆,绑。
双手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虚弱或力气小。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擒龙缚虎 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延颈就缚 延:伸;就:接受;缚:捆绑。
伸出脖子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
舆榇自缚 舆榇:用车载着棺材,表示甘受极刑;缚:捆绑。
用车拉着棺材,自愿捆绑双手,表示愿受极刑,听凭处置。指古代的一种投降仪式。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艾至城北,后主舆榇自缚,诣军垒门。
春蚕自缚 蚕:昆虫名;缚:缠束。
像蚕作茧自缚。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掉句文,便叫做‘痴鼠拖姜,春蚕自缚’。”
缚鸡之力 缚:捆、绑。
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缚舌交唇 缚:用绳缠束。
闭着嘴,不敢说话。
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面缚舆榇 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
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束手缚脚 见“束手束脚”。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无拘无缚 同“无拘无束”。 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
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吐丝自缚 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解粘去缚 解:消除;缚:拘束。
解除粘着和拘束。
明・袁宗道《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而竹林诸子,箕踞啸傲于醉乡,见以为能解粘去缚。”
面缚衔璧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解黏去缚 解除粘着和束缚。
造茧自缚 作茧自缚。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六:“他们帮助敌人造成联合战线攻打他们自己,他们像蚕一样,造茧自缚。”
缚鸡弄丸 缚:捆绑;弄丸:耍弄弹丸。
比喻轻而易举。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即至淫篡之吕武,至为无道,而其才术控制天下,有若缚鸡弄丸。”
束身就缚 束:捆。
束身:自缚。
缚:捆绑。
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手无缚鸡之力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束手就缚 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肉袒面缚 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
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俯首就缚 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作茧自缚 茧:蚕茧;缚:缠裹。
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唐・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缚的成语、带缚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