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粗的成语

带粗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趾昂气粗
粗有眉目 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
刚刚有点头绪。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粗手粗脚
粗株大叶 粗:粗疏,粗略。
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
明・文征明《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
粗茶淡饭 粗:粗糙;淡饭:指没有多少下饭的菜。
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也作“淡饭粗茶”。
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
气壮胆粗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粝食粗衣 粝:粗米。
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奴供备粝食粗衣。”
粗袍粝食 同“粗衣恶食”。 《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粗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拿粗挟细 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五短三粗 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粗声粗气 指人说话嗓门很粗。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1回:“用枪指着他,粗声粗气地说:‘狗汉奸,你糟害老百姓,杀咱八路军,咱们县上批准了,今天执行你。’”
粗具梗概 粗:粗略;梗概:大概,大略。
粗略地具有一个大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14篇:“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
文墨:指写文章。
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拿粗夹细 比喻惹事生非。
粗风暴雨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才短气粗 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
缺少才干,气质粗鲁。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
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财大气粗 气:气势;粗:粗大。
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也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婶子的这项收入十分可观。财大气粗,盖起这座青堂瓦舍的大宅院。”
胆粗气壮 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粗心大气 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
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宋・朱熹《朱子语类・读书法》:“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粝食粗餐 粝:粗米;餐:饭食。
指食物粗糙。
《东观汉记・桓鸾传》:“常著大布缊袍,粝食粗餐。”
粗识之无 粗:略微。
参见[略识之无]。
潦倒粗疏 潦倒:颓丧,不得意。
形容颓丧,放任散漫。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
食淡衣粗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粗俗之辈 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乱头粗服 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明・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心粗气浮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沙僧听说,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粗的成语、带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