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簪的成语
带簪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0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抽簪散发 | 抽掉发簪,散乱头发。比喻弃官隐居。 | 晋・张协《咏史》: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 | 
| 遗簪坠屦 | 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 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 
            《北史・韦瓊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 
| 瓶沉簪折 | 瓶沉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 
| 窃簪之臣 | 簪:簪子。 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  | 
            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 
| 美女簪花 | 簪:插戴。 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 | 
| 簪缨世族 |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 
| 簪缨缙绅 | ||
| 簪缨世胄 |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舍人是簪缨世胄,况又是黄宫名士,指日飞腾。” | 
| 持橐簪笔 |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 
| 瓶坠簪折 | 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 | 
| 遗簪坠履 | 见“遗簪坠屦”。 | 《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 
| 簪缨之族 | 簪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借指宦官。 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金粉世家、簪缨之族多如牛毛当不在话下。” | 
| 遗簪弊履 | 同“遗簪坠屦”。 | 《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 
| 簪缨门第 | 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 借指官宦。指显贵人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安老爷家,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二三十口人,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 
| 散发抽簪 | 簪:绾头发的首饰。 抽掉簪子,散开头发。指弃官隐居,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 
            三国・魏・钟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纵一壑。” | 
| 户列簪缨 |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 门前陈列着簪缨。形容做官的荣耀。  |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受宠荣,享富贵,户列簪缨,门排画戟。” | 
| 簪蒿席草 | 以蒿当簪,以草作席。形容生活十分艰苦。 | 《东观汉记・杜林传》:“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 
| 簪盍良朋 | 替:聚集;盎:聚合。 指朋友欢聚。  | 
            宋・王十朋《蓬莱阁赋》:“簪盍良朋,把酒论文。” | 
| 簪笔磬折 | 簪:插戴。 古代插笔备礼,躬身作揖,表示恭敬。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 
| 堕珥遗簪 | 珥:珠玉耳饰;簪:插髻的首饰。 形容女子在游玩、交际时志气轻狂忘情的景象。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簪的成语、带簪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