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筹的成语

带筹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兼筹并顾
坐运筹策 指坐在连连帐内策划军事方略。 《汉书・项籍传》:“夫击轻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
千里借筹 筹:策划。
和远方朋友进行商量。
清・孔尚任《桃花扇》:“受君恩,爵封列侯;镇江淮,千里借筹。”
运筹帏幄 同“运筹帷幄”。 《唐大唐左屯卫将军姜行本勒石纪功碑》:“大总管运筹帏幄,继以中军,铁骑亘原野,金鼓动天地。”
高出一筹 筹:筹码。
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公系我国的政治家,一切设施,比文等高出一筹,文亦不必参议。”
差胜一筹 筹,古时一种投壶游戏用的竹箭。表示稍微高明一些。又作“技胜一筹”、“略胜一筹”。
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聊胜一筹 略微高出一点儿。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较之第四节所言‘污蔑原作的演出’,自觉聊胜一筹。”
莫展一筹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明・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坐筹帷幄 坐在军帐里出谋划策。 北宋《新唐书・郑畋传》:“坐筹帷幄,终能复国云。”
半筹不展 展:施展,施行。
参见[半筹不纳]。
运筹划策 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唐・刘知几《史通・言语》:“运筹划策,自具于章表;献可替否,总归于笔札。”
海屋添筹 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
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运筹演谋 同“运筹决策”。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內。”
筹添海屋
千筹百计
高人一筹 高人:比一般人高;筹:筹码。
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指胜过别人。
明・归有光《震川集・别集・七・与沈敬甫七首》:“圹志、子建云亦似。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屈原,贾生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运筹画策 同“运筹决策”。 唐・刘知幾《史通・言语》:“运筹画策,自具于章表;献可替否,总归于笔札。”
唱筹量沙 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交错觥筹
帷幄运筹 帷幄:古代军中帐幕;筹:计谋、谋划。
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运筹制胜 见“运筹决胜”。 明・卢象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马到功成,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
运筹决算 同“运筹决策”。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行思坐筹 见“行思坐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借箸代筹 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胜人一筹 占有优势,比较起来,胜过别人一点。
更胜一筹
一筹莫展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元《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持筹握算 原指筹划,后称管理财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妇持筹握算,日致丰盈,可弃仰成而已。”
通计熟筹 全面考虑,仔细筹划。 清・林则徐《报告抵粤日期并体察洋面堵截趸船情形折》:“拟于旬日之间出赴中路之虎门、澳门等处,与水师提臣关天培乘船周览,以便相机度势,通计熟筹。”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筹的成语、带筹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