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笔的成语
带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4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调墨弄笔 | 谓玩弄文字技巧。 | 汉・王充《论衡・佚文》:“天文人文,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 |
一笔勾销 | 勾销:取消;抹掉。 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计较。 |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
振笔疾书 | 振:挥动;疾:迅速。 挥动笔杆,急速地写起来。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 |
《清朝野史大观・学使以快短明衡文》:“题纸一下,不可构思,振笔疾书,奔往交卷。” |
妙笔生花 | 生花:长出花朵。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游戏笔墨 | 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 清・赵翼《瓯北诗话・各体诗》:“盖文人无所用心,游戏笔墨……固不必议其纤巧,近于儿戏也。” |
神至之笔 | 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 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其皱擦勾斫、分披纠合,无一不备神至之笔,岂可以一律论耶!” |
刀笔贾竖 | 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贾竖:相当于“小子”。 是对刀笔吏的蔑称。 |
《明史・汤开远传》:吏部惟杂职多弊,臣乡吴羽文竭力釐惕,致刀笔贾竖哄然而起,羽文略不为挠。 |
笔力扛鼎 | ||
下笔有神 | 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笔如神”、“下笔如有神”。 |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舞笔弄文 | 犹舞文弄墨。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
笔墨之林 | 斯文萃集的地方。 | 汉・王充《论衡・对作》:“汉家极笔墨之林,书论之造,汉家尤多。” |
形之笔墨 | 形:描写。 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三回:遂使当时身被拘国的孤臣,闻其事而含哀,兴感形之笔墨,咏成诗词。 |
磬笔难书 |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下笔如神 |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旧唐书・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
呵笔寻诗 | 呵笔:吹热气解冻笔;寻诗:寻觅诗句。 形容冬日苦吟。 |
唐・罗隐《雪》诗:“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
弃觚投笔 | 觚:竹简,古人用以作书。 比喻抛弃文字工作。 |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 |
一笔抹煞 | 抹煞:涂抹掉;勾销。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也作“一笔抹杀”。 |
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老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 |
春秋笔削 | ||
落笔成蝇 | 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曹不兴,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 |
笔墨纸砚 | 指书写工具。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6回:“就叫家人将带来的笔墨纸砚分在各人面前,大家做诗。” |
落笔成章 | ||
心正笔正 | 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心正写的字也端正。 | 《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
持橐簪笔 |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
一笔抹倒 |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何次人家为我父母立茔安葬,盖祠奉祀,是何等恩情,岂可一笔抹倒。” |
大手笔 |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 | 《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
笔头生花 | 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 |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董狐直笔 |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 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 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簪笔磬折 | 簪:插戴。 古代插笔备礼,躬身作揖,表示恭敬。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
神来之笔 |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笔的成语、带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