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竖的成语

带竖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横眉竖眼 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横说竖说 说服别人或向人提出请求。 《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
毛发倒竖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
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
毛发为竖 汗毛、头发都竖起来。形容愤怒的样子。也形容非常害怕、紧张。 宋・方岳《三虎行》诗: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七横八竖 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二竖为灾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
比喻疾病缠身。
春秋・鲁 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横躺竖卧 竖,亦作“竖”。躺卧凌乱貌。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两个和尚反倒横躺竖卧血流满面的倒在地下丧了残生。”
毛发皆竖 竖:直立。
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回:“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杨忠觉得毛发皆竖,连忙起身,手掣宝剑。”
毛发森竖 竖:直立。
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宋・岳珂《桯史・馆娃浯溪》:“余忽心动,毛发森竖,乃迹故步,还至水浒。”
横拖竖曳 用暴力强拉硬拖。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那差役便横拖竖曳,把他抓到轿前。”
牧竖之焚 牧竖:放牧的小儿;焚:焚烧。
原指秦始皇陵墓被放牧的小孩焚烧。后比喻意外的灾难。
《汉书・刘向传》: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罹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竖子成名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横三竖四 犹言横七竖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横针竖线 指缝纫之事。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说来不怕你大家笑话,我活了十九岁,不知横针竖线,你就叫我钉个纽襻子,我不知从那头儿钉起。”
起偃为竖 偃:卧躺。
竖:立,站着。
使躺着的人站起来。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繇传》:“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
二竖作恶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
比喻疾病缠身。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柳眉踢竖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踢竖,横竖。 《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那婆惜柳眉踢竖,星眼圆睁,说道:‘老娘拿是拿了,只是不还你!’”
横拦竖挡 多方阻挡。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不想舅太太只管这等横拦竖挡的说着,他一积伶,到底反底下那几个字商量出来了。”
横眉竖目 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带着十六七个打手,都是横眉竖目,身穿紫花布裤褂,青布抓地虎靴子,手持木棍、铁尺。”
柳眉剔竖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潘金莲]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叫春梅打着灯,把角门闩了,拿来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顿打。”
标新竖异 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清・钱谦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竖异,牛鬼蛇神,其失也纤。”
刀笔贾竖 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贾竖:相当于“小子”。
是对刀笔吏的蔑称。
《明史・汤开远传》:吏部惟杂职多弊,臣乡吴羽文竭力釐惕,致刀笔贾竖哄然而起,羽文略不为挠。
歪八竖八 杂乱不整的样子。
凶竖得志 竖:童仆;凶竖:凶恶的小人。
凶恶的小人得行其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
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横拖竖拉 犹横拖倒拽。 陆文夫《荣誉》:“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打篮球的一等好手,横拖竖拉地就把方巧珍顶到大礼堂门口。”
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
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胆寒发竖 形容恐怖之极。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歪七竖八 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 茅盾《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竖的成语、带竖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