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秦的成语

带秦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又生一秦 谓又造成一个强敌。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楚棺秦楼 旧时指歌舞场所,也错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这里是官府黄堂,又不是秦楼楚馆。”
剧秦美新
肝胆秦越 肝胆:比喻亲近;秦越:秦国与越国,比喻对立或疏远。
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26节:“我数百年来荡析离居、肝胆秦越之父子兄弟,今乃得以代议士之名誉,集兹一堂。”
秦失其鹿 鹿:喻指帝位。
比喻失去帝位。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秦欢晋爱 秦、晋: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
当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姻,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欢晋爱”或称“秦晋之缘”。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亲近。亦作“秦晋之缘”。
元・向贲《醉花阴》:“秦欢晋爱成吴越,料今生缘分拙。”
越瘦秦肥 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楚馆秦楼 楚馆: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入宫;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建楼给她居住。
指歌舞妓院场所。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
晨秦暮楚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公丑下二》:“乃游士之失守者,唯恐不得为臣而蚤定臣礼,于是晨秦暮楚,无国而不为臣,无君而非其君。”
秦庭朗镜 秦庭:秦王朝;朗:明亮。
秦始皇的能照人五脏六腑的镜子。比喻明于审案的官吏。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负屈寒儒,得遇秦庭朗镜;行凶诡计,难逃萧相明条。”
诱秦诓楚 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秦关百二 由于地形优越,占据关中的人可以以少胜多。比喻地势险要。 唐・杜甫《诸将五首》: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谢馆秦楼 指妓院。 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秦琼卖马 秦琼:人名。
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三户亡秦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
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朝秦暮楚 早上侍奉秦国;晚上倒向楚国。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明・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秦晋之好 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元・乔梦符《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秦晋之匹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晋诸公赞》:“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秦树楚天 秦地的树与楚国的天。形容相距很远。 明・高瑞南《山坡羊・怨秋声》:“年华虚度,狠撩人情沾起初,想孤鸾别鹤空调,奈秦树楚天耽误。”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
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秦约晋盟 盟:盟誓。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世代联姻。指婚约。
《剪灯余话・凤尾草记》:“兼之秦约晋盟,遽然断绝。”
秦镜高悬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清・李渔《比目鱼・骇聚》:“若非秦镜高悬,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
秦越肥瘠 秦越两地相去遥远。比喻疏远隔膜,各不相关。 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秦鬟妆镜 秦鬟:浙江的秦望山;妆镜:绍兴鉴湖。
比喻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宋・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
秦女楚珠 比喻次要的东西胜过主要的东西。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在于兹矣。”
秦楼楚馆 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不甫能待的孩儿成立起,把爹娘不同个天和地,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
凤去秦楼
朝楚暮秦
越人视秦
暮楚朝秦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秦的成语、带秦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