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秀的成语
带秀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5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笔老墨秀 |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 明・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也。” |
| 秀才人情半张纸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 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明・玩花主人《妆楼记・考试》:“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张纸’,聊备一杯水酒,和你作别。” |
| 不郎不秀 |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沈万三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
| 苗而未秀 | ||
| 黍油麦秀 |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 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 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 |
| 单椒秀泽 | 单椒:孤立的山峰;秀泽:秀丽的水泽。 形容山明水秀,风景优美。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 |
| 尺二秀才 |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
| 山明水秀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 黍离麦秀 | 哀伤亡国之辞。 |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
| 秀而不实 |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 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 文选烂,秀才半 | 文选:指《昭明文选》。 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
| 秀色堪餐 | 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 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 |
宋・柳永《爱恩深》词:“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助秀色堪餐。” |
| 双株竞秀 | ||
| 两歧麦秀 |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 《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
| 娟好静秀 | 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 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
| 麦秀两歧 | 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 《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
| 秀才造反,一世无成 | 旧指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 |
|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 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 秀才人情纸半张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 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 秀才人情 |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 ”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
清・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外具湖笔、斗方贰种,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
| 山清水秀 | 清:纯净;秀:秀丽。 形容风景优美。 |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 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
|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 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 千岩竞秀 | 岩:山崖;竞:竞赛。 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 水明山秀 | 见“水秀山明”。 | 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
| 苗而不秀 |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 华堂毓秀 | ||
| 大家闺秀 | 大家:世家望族;闺秀:出身名门的女子。 原指富贵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现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 棠棣竞秀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秀的成语、带秀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