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的成语
带礼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22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家长礼短 | 同“家长里短”。 | 《西游记》第四二回:“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少米无柴的话说,我也好信口捏脓答他。” |
礼奢宁俭 |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
礼义生富足 | 旧时指人民富足后就必然讲求礼义。 | 《管子・牧民》:“衣食足而知礼节。”汉・王符《潜夫论・爱日》: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
烧香礼拜 | 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 | 《晋书・佛图澄传》:“王度疏断,汉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 |
顶礼膜拜 |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 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
清・吴趼人《痛史》第20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
人恶礼不恶 | 恶:凶恶。 指对方为人虽然凶恶,但对他也不能不讲礼貌。 |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贤士,常言道人恶礼不恶,还辞一辞老丞相。 |
折节礼士 | 屈己待人,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 | 《明史・张居正传》:“时徐阶以宿老居首辅,与李春芳皆折节礼士。” |
礼义廉耻 |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 管仲《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
卑礼厚币 | 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 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
牵经引礼 | 援引经典。 | 《北齐书・杜弼传》:“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叱令出去。” |
额手加礼 | 表示敬意。 | 章炳麟《与上海国民党函》:“外人之额手加礼者,今且相与鄙夷。” |
诗礼之家 |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 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
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
克己复礼 | 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
缛礼烦仪 | 指烦琐的礼仪。 | 明・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其于尘俗奔走、缛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
博文约礼 | 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慢条厮礼 | 见“慢条斯理”。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那春梅只顾不进房来,叫了半日,才慢条厮礼,推开房门进来。” |
礼度委蛇 | 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 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一个个精神抖擞,一个个礼度委蛇。 |
傲慢无礼 | 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唐・姚思廉《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
甘言厚礼 | 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弥晏等首”裴松之注引《魏略》:“臣前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甘言厚礼,以诱吴贼。” |
敬贤礼士 | 礼:以礼相待,尊重。 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各不为礼 | 礼:礼遇。 彼此之间互不以礼相待。比喻各不相干。 |
《元史・孛术鲁翀传》: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谓各不为礼。 |
礼贤远佞 | 礼:表示敬意;远:疏远;佞: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 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
引经据礼 | 引:援引;据:依据。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
元《宋史・刘珙传》: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 |
礼不亲授 | 授:给予。 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
庆吊之礼 | 庆:贺喜;吊:唁丧。 比喻人与人往来中贺喜、吊唁的礼节。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之违,甚于路人,隔阂之异,殊于胡越。 |
知书达礼 | 知、达:懂得。 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
《群音类选・牧羊记・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
分庭伉礼 | 见“分庭抗礼”。 | 战国・庄子《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言之有礼 | 说的话有道理。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礼的成语、带礼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