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矜的成语

带矜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骄矜狂妄
矜名嫉能 矜:夸耀;嫉:嫉妒。
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汉・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矜己自饰 矜:夸耀;自饰:自己颂扬。
夸耀称赞自己。
《后汉书・郑兴传》:“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
束带矜庄 束:扎束;带:玉带,朝廷服饰;庄:庄重。
腰扎玉带,态度庄重。
南朝・梁・周字兴嗣《千字文》:带束矜庄,徘徊瞻眺。
矜功伐善 矜、伐:自夸。
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晋书・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矜情作态 作态:故意作出一种姿态。
故意做作。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九卷:“此子矜情作态,局面太小。”
矜贫恤独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
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魏书・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哀矜勿喜 哀矜:怜悯。
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矜句饰字 矜:慎重;饰:整饰。
形容写文章时字斟句酌,十分慎重。
清・周亮工《书影》第六卷:“彼以句字为辞,而不知古之所谓辞命辞章者,指其首尾结撰,而通谓之辞,非如今人以矜句饰字为辞也。”
矜功伐能 矜、伐:自夸。
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卷下・释陵人》:“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同病相矜
好自矜夸 矜:自以为贤能。
骄傲自满,喜欢夸耀自己。
《周书・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谏。”
负材矜地 见“负地矜才”。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作者“刘孝标”唐・李善注:“[孝标]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
矜持不苟 矜持: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苟:不草率。
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矜己任智 矜:夸耀;智:聪明。
夸耀自己,显示才智。
晋・陆机《丞相箴》:“矜己任智,是蔽是欺。”
矜贫救厄 矜:怜悯。
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孤独矜寡 泛指无依无靠的人。
负地矜才 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伐功矜能 伐、矜:夸耀。
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矜奇炫博 以奇异和渊博而夸耀、自负。 宋・魏了翁《黄侍郎定胜堂文集序》:自余诗文杂著率尚体要,不为浮夸,虽世之矜奇炫博者,反若有所不逮。
矜智负能 矜:夸耀。
夸耀智能和才能。
宋・陆九渊《与包显道书》:“此理苟明,则矜智负能之人,皆将失其窟宅。”
矜牙舞爪 矜:通“兢”,动。
形容狰狞凶猛。
明・刘基《题群龙图》:“峡外六龙狞以凶,矜牙舞爪趹战攻。”
矜功不立 矜:自夸。
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战国策・齐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矜功负气 矜:自恃。
自以为有功而赌气。
《晋书・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矜功负胜 矜:自以为贤能;负:抑指,享有。
自夸有战功,以为可以获取胜利。
《魏书・崔延伯传》:“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
矜矜业业 认真踏实,一丝不苟。 晋・陈寿《三国志・高堂隆传》:“是以古先哲王,畏上天之明命,循阴阳之逆顺,矜矜业业,惟恐有违。”
矜能负才 矜:自夸。
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晋书・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不矜而庄 矜:自尊自大;庄:庄重。
不自养自大而显得庄重。
《礼记・表记》: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
吊诡矜奇
矜才使气 矜:自夸;自负;使气:意气用事。
以才华自负;意气用事;盛气凌人。
清・昭槤《啸亭杂录・黄雅林》:“先生学问渊博,矜才使气,医卜艺术之书,无不周览。”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矜的成语、带矜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