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眉的成语

带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5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愁眉不开 参见[愁眉不展]。
粗有眉目 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
刚刚有点头绪。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扬眉抵掌 抵掌:双掌合在一起。
扬起眉毛,双掌合在一起。非常喜悦、珍惜的神态。
唐・姚思廉《梁书・任昉传》:“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眉睫之内 形容近在眼前。 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死眉瞪眼 形容呆滞,表情冷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弄眉挤眼 用眉眼向人示意。有贬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妙在薛蟠如今不大上学应卯了,因此秦钟趁此和香怜弄眉挤眼,二人假出小恭,走至后院说梯己话。”
眉开眼笑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迫在眉睫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
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庞眉皓首 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 唐・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往著。”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傻眉愣眼 形容发呆的样子。 管桦《惩罚》三:还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愣眼立在那儿干什么?
低眉折腰 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洗眉刷目 比喻清晰明白。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举案齐眉 案:有脚的托盘。
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紫芝眉宇 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北宋《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眉高眼下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白雪遗音・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如作戏,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扬眉奋髯 髯:颊旁的胡须。
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案举齐眉 见“举案齐眉”。
白首齐眉 夫妻到老相敬爱。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邹夫人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
愁眉蹙额 因发愁而紧皱眉头。 茅盾《血战后一周年》:“内地的小商人为了上海‘钱庄不通’而愁眉蹙额。”
喜眉笑脸 指人十分高兴。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42回:“村里的人,听说把抓去的人救回来了,一个个喜眉笑脸,跑来村口迎接。”
须眉毕现 现:显现,显露。
形容作品中人物的刻画传神而逼真。
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设科之嬉笑怒骂,如白描人物,须眉毕现,引人入胜者,全借乎此。
眉飞目舞 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许地山《黄昏后》:“这老人家在灯光之下说得眉飞目舞。”
眼去眉来 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不正当地勾搭。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说与你个聪明的奶奶,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
喜溢眉宇 指人眉目之间充满了欢乐之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抡眉竖目 抡:用力挥动。
形容强硬的神情。
焦眉皱眼 见“焦眉愁眼”。 沙汀《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攒眉苦脸 攒:紧皱眉头。
眉头紧蹙,苦着脸儿。形容面部表情极其愁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禁不住邹太爷攒眉苦脸,求他多当两个,才算当了四百五十钱。”
低眉下意 形容非常驯良的样子。 宋・李昉《太平御览・晋书》:人或说之使壮,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能随俗低眉下意乎?’
开眉展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够受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眉的成语、带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