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登的成语

带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登高而招 登高:登上高处;招:挥手招呼人。
登到高处招呼人,看到的远。比喻声望高的人发出号召,响应的人必然会多。
《荀子・勤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登山越岭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五子登科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元《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重九登高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登:加上;衽席:床席。
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登门造访
登庸纳揆 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
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唐・魏征《隋书・高祖纪》: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
登泰山而小天下
韩信登坛 汉王刘邦设立拜将坛,用极为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指授予要职,委以重任。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登山踄岭 踄:同“步”,蹈,走。
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登高必赋 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
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登界游方 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龙断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傀儡登场 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头人。
比喻受人操纵的人上台执政。
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早日彻底投降日本,准备傀儡登场。”
岁比不登 比:屡屡;频频。
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汉书・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一步登天 登:上。
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清・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一登龙门 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
指一时间飞黄腾达。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卑:低;迩:近。
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如登春台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登山小鲁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年谷不登 年谷: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
指年成很差,荒年。
《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登徒子 登徒:姓。
子:男子的通称。
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人物。后指代好色之徒。
一谷不登 见“一谷不升”。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满满登登 极丰富的,富裕的,装得很多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学校、礼堂、招待所都住得满满登登的。”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
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登车揽辔 揽辔:掌握马缰绳。
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花不棱登 形容颜色杂而乱。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登的成语、带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