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珠的成语

带珠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累累如珠 累累:连接成串。
一个紧接一个,就像一串珠子。
《礼记・乐记》:“累累乎端如贯珠。”刘师培《文说》:“师乙论音,累如贯珠。”
隋珠和玉 即隋珠和璧。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二折:“他的质当从表饶本,有的是隋珠和玉、赤仄黄银。”
珠还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韫匵藏珠 韫:藏;匵:木匣子。
把珠宝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明珠弹雀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汉・扬雄《太玄・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探骊获珠 骊:黑龙。
《庄子·列御寇》记载: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潜入深水,得一颗价值千金的珠。
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
《古今诗话・探骊获珠》:“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
明珠掌上 参见[掌上明珠]。
剖蚌得珠 见“剖蚌求珠”。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被褐怀珠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零珠碎玉 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
盲眼无珠 珠:眼珠。
瞎了眼,没有眼珠子。比喻视而不见。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东厢记・传情惹恨》:“多因我盲眼无珠,怎识他笔端藏意。”
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
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珠沉璧碎 见“珠沉玉碎”。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讬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损花飞,将入木矣。”
怀珠抱玉 见“怀珠韫玉”。 唐・姚思廉《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遗珠弃璧 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探渊索珠 渊:深潭。
深探九重之渊,索求千金之珠。比喻反复推敲文词,务求中肯得宜。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9卷:“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喷珠吐玉 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珠翠之珍 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三国魏 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老蚌出珠 比喻老来得子。《北齐书 · 陆印传》: “邵 (邢邵) 又与印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彭曰:‘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为群拜纪可乎? ’ ” 参见:○老蚌生珠。
颔下之珠 颔:下巴。
骊龙下巴下的珍珠。比喻难得的珍品。
战国・庄子《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珠沉沧海 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 明・吾邱瑞《运甓记・师阃宾贤》:“珠沉沧海,玉韫荆山,剑秽黄埃,奇韬远略运灵台,长狐封豕谁无赖。”
罗绮珠翠 罗,轻软的丝织品。绮,华美的意思。全句是形容妇女服饰的华丽。又作“罗绮金翠”。 左思魏都赋:“锦绣襄邑,罗绮朝歌。”南史夏侯夔传:“性奢豪,后房伎曳罗绮,饰金翠者百数。”伎,通“妓”。
飞珠溅玉 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连珠合璧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北周・庚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
珠玉在傍 珠玉:比喻美好的姿容。
比喻有容态、德才都超过自己的人在身边。
宋・秦观《与李德叟简》:“其弊帚、焦尾两编文章,高古邈然,有二汉之风。今时交游中以文墨自业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人形秽,信此言也。”
暗结珠胎
珠流璧转 喻时光之流逝。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
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薏苡明珠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
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珠的成语、带珠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