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狼的成语
带狼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52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似虎如狼 | 参见[如狼似虎]。 | |
贪污狼藉 | 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 | 《晋书・何充传》:“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 |
狼心狗肺 |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
虎啸狼号 |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 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
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 |
狼奔鼠窜 | 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 明・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
豺狼之吻 |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
鬼吒狼嚎 |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 欧阳山《三家巷》十四:“好吧,我只管去说说看,可你大清早,鬼吒狼嚎嚷什么呢?叫人听了好听!” |
虎咽狼餐 | 咽:吞。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
狼嗥狗叫 | 形容恶人狂呼乱叫。 | |
如狼似虎 | 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 |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
引狼拒虎 | 见“引虎拒狼”。 |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
赃秽狼藉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
血肉狼藉 |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 元《宋史・五行志》:“又断其足筋,俄施刀脔,血肉狼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四:就叫哨兵取出瓮来,打开看时,只见血肉狼藉,头颅劈破,是一个人碎割了的。 |
粒米狼戾 | 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 |
豺狼成性 | 豺: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也叫“豺狗”。 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
狼飡虎食 | 同“狼餐虎咽”。 | |
鸷狠狼戾 | 形容凶狠乖戾。 | 元・脱脱《金史》卷一百十一:“塔为人鸷狠狼戾,好结小人,不听朝廷节制。” |
引虎拒狼 |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 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
鬼抓狼嚎 | 同“鬼哭神号”。 | 欧阳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听见他这么鬼抓狼嚎,心乱得不知怎样才好。” |
虎狼之势 |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 《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
如虎如狼 | 见“如狼似虎①”。《北堂书钞》卷117引《六韬》:“大人之兵,~,如雷如电,震震冥冥,天下尽惊。 ”。 |
|
鹰睃狼顾 | 见“鹰视狼顾”。 | 《天雨花》第二一回:“鹰睃狼顾为非善,柳黛蛾眉杀气横。” |
前怕狼,后怕虎 |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 明・冯惟敏《清江引・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
豕突狼奔 | 豕:猪;突:猛冲。 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
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驱羊战狼 | 喻以弱击强。 | 宋・张耒《唐论中》:“而以之抗燕代之劲骑,此驱羊战狼,则明皇与重兵选卒所不得行之也。” |
官虎吏狼 |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
豺狼野心 |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
狼顾鸱跱 | 如狼凶视,如鸱峙立。比喻凶暴者伺机欲动。 | 《北史・魏纪一论》:“明元承运之初,属廓定之始,于时狼顾鸱跱,犹有窥觎,加以天赐之末,内难尤甚。” |
豕窜狼逋 | 狼狈逃窜貌。 |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看这赖功贼容颜如粪土,出辕门豕窜狼逋。” |
长矢射天狼 | 矢:箭;天狼:星座名,代指侵略边境的人。 比喻抵抗侵略者。 |
战国・楚・屈原《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狼的成语、带狼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