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独的成语

带独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5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鳌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 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一部分:“本来也是道理!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独占鳌头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
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独擅其美 独:独自;擅:据有。
单独占据美名或美好的事物。
《晋书・刘元海载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
独自乐乐 乐乐:欣赏音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比喻自己享乐必然导致脱离群众。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独到之处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独力难撑 独:单独。
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独善一身 同“独善其身”。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独清独醒 独自清白,独自觉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特立独行 特:独特;立:立身。
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单枪独马 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清・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金鸡独立 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 清・李汝珍《镜花缘》:“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
独立自主 自主:自己作主。
不依赖别人的力量而生存;遇事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控制。
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
独坐愁城 愁:忧愁。
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汉・李陵《答苏武书》:“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众人皆醉我独醒 大家都沈醉了,只有我独自清醒著。比喻能分辨是非善恶,不随俗浮沈。 楚辞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独到之见
单孑独立 单孑:单身一人。
只身一人,独立自持。
遗世独立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
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独弦哀歌 弦:琴弦。
指独自弹奏弦乐器,哀声歌唱。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
独步天下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独善吾身 同“独善其身”。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独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
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唐・张佑《题王右丞山水障》:“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单家独户 指单独一家一户。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他们还是单家独户,住在上边茅屋子里的时候。”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 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 清・程允开《幼学故事琼林・夫妇》:“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独力难支 独:单独。
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明・郭勋《英烈传》第23回:“那吕珍探知援兵已散,思量独力难支,便开门冲阵逃走。”
偶影独游 偶:配偶,伴侣。
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
晋・陶潜《时运・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笔力独扛 扛:用两手举。
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鳏寡孤独 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年幼丧父;独:年老无子。
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幼年丧父的人。也泛指无劳动力又无亲人赡养的人。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矜贫恤独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
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魏书・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慧眼独具 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1回:“先帝选你做顾命大臣,可谓慧眼独具。”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独的成语、带独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