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牛的成语

带牛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九牛拉不转 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休牛散马 见“休牛归马”。 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
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牛饩退敌 饩:活的牲口。
用牛羊击退敌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呼马呼牛 呼:称呼。
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呼马呼牛。”
对牛弹琴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牛马风 同“风马牛不相及”。宋 杨万里《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之八:“一生海内金石友,万事人间牛马风
”。
牛不出头 讥讽人不肯出头露面。 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谐据》:李安义于门上大书‘午’字而去。或问其故,答曰:‘牛不出头耳。’
茧丝牛毛 形容功夫细密。 明・郎瑛《七修续稿・诗文》:“茧丝牛毛,充栋汗牛,字书之繁也;道听涂说,井蛙瓮鸡,学识之拘也。”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牛高马大。”
风马牛不相及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
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鞭打快牛 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洪放《秘书长》:“不能鞭打快牛,这不科学。”
马牛襟裾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
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屠所牛羊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卖剑买牛 卖掉刀剑;买进耕牛。形容改业归农;也形容离开战斗生活;从事生产劳动。 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马面牛头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
土牛石田 石田:不可耕种的田。
指无用之物。比喻没有用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田。
水牛过河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牛角之歌 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
一牛九锁 比喻无法解脱。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牛九锁,更相牵挛,案明如市,不得东西,请谳得报,日中被刑。”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呼牛作马 见“呼牛呼马”。 战国・庄子《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童牛角马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
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汉・扬雄《太玄・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测曰,童牛角马,变天常也。”
犀照牛渚 比喻洞察幽微。 《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
以羊易牛 易:更换。
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买牛卖剑 见“买牛卖剑”。 元・朱庭玉《青杏子・归隐》:“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牛溲马勃 牛溲:牛屎;一说指车前草。
马勃:一种生长在湿地及腐木上的菌类植物;俗称牛尿和马屁菌。
借指不值钱的下贱而有用的东西。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伯牛之疾 伯牛:人名,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伯牛不幸生了癞疮,那里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牛刀割鸡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汉・王充《论衡・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
泣牛衣 源见“牛衣对泣”。指寒士居贫守困。宋 陈师道《雪》诗:“不无惭败絮,未易泣牛衣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牛的成语、带牛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