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父的成语
带父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顽父嚚母 | 指愚顽暴虐的家长。 | 《尚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 |
有其父必有其子 | 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 《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
杀父之仇 | 旧时指最大的仇恨。 | 《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
父仇不共戴天 | ||
父母之邦 | 指祖国。 | 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坐无尼父 | 尼父,孔子︵字仲尼︶的尊称。全句是说在坐者没有人像孔子一般的贤圣。比喻缺乏能辨别贤才的圣人。 | 晋书谢尚传:“尚字仁祖,鲲之子也,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渊。』席宾莫不叹异。”夙,早。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媒妁:婚姻介绍者。 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父母之国 | 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使子继父业,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
邻父之疑 | 邻父:指邻居的老年人。 比喻那些心存偏见而喜欢主观用事的人。 |
《韩非子・说难》:宋有富人,天雨坏墙,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
徒读父书 | 徒:只。 父书:父亲之言论。 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
家人父子 | 家人:一家人。 指一家人。 |
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 |
父严子孝 |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 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
召父杜母 | 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 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虎父无犬子 | 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 |
父母官 | 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且莫说我是父母官,即使平交,也不该如此!” |
夸父逐日 | 夸父:古代神话人物。 逐:追赶。 夸父追赶太阳。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 |
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
田父之功 | 指不预其事而轻易得到好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再生父母 | 再次给予生命的人。多指救命恩人;也指对自己有重大恩德的人。 | 宋・曾晞颜《贺新郎・贺耐轩周府尹》:“夹路香花迎拜了,见说家家举酒,道公是再生父母。” |
夸父追日 | 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 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 |
子承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利山和尚》:“僧问:不历僧只获法身,请师直指。师云:子承父业。” |
父为子隐 |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父母遗体 | 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父母国 | 指祖国。 |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
谷父蚕母 | 指传说中的农桑之神。 | 宋・曾慥《类说・续仙传》:“世人厌弃五谷,地司已收其种矣,可相率祈谢谷父蚕母,当致丰穰。” |
衣食父母 | 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
江东父老 |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的地区。 故乡父兄之辈。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子为父隐 | 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 |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
田父野叟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 金・元好问《登封令薛侯去思颂》:“方春劝耕,遭田父野叟于途,慰以农里之言,而勉之孝弟之训。”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父的成语、带父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