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焦的成语
带焦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8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焦心劳思 | 形容人非常操心、担忧。 |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
心焦如火 |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暂宿邮亭>》:“为何马犹不至,心焦如火,怎辞劳瘁。” |
心焦火燎 |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 |
舌干唇焦 |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 |
鬼烂神焦 |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
唇焦舌干 |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日夜焦唇干舌,欲与吴王接踵而死。 |
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 孟,孟良。焦,焦赞。二人是宋代小说中人物,情同手足,某次战役中焦赞被捕,孟良以为焦必死,因而自杀。比喻同性间的友谊深厚,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与“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义近。与“秤不离锤,锤不离秤”义同。 | |
面额焦烂 | 因受炮烙之刑或烧伤,脸颊和额头被烧得焦糊的样子。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
苦心焦虑 | 形容用尽心思,想方设法。 | 欧阳山《三家巷》:“经过三番五次的苦心焦虑,仍然找不到完全满意的解决途径。” |
劳身焦思 | 劳:费;焦:焦急。 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管秃唇焦 | 管:笔管,指笔;焦:干燥。 笔写秃,嘴唇说干。比喻办事交涉很费力。 |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外部以咨商藩部为辞,藩部以官民不便为说,虽管秃唇焦,而终无如彼何。” |
焦眉皱眼 | 见“焦眉愁眼”。 | 沙汀《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
焦躁不安 |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 |
焦眉苦脸 |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 沙汀《困兽记》:“‘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 |
焦金流石 | 金属烧焦,石头熔化。形容天气干旱酷热。 |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
枯脑焦心 | 谓竭尽心力。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云南杂志>》:“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 |
皮焦肉烂 | ||
喉焦唇干 | 喉咙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极力劝说。 | 汉・焦延寿《易林》第13卷:“龙马上山,焦无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 |
烂额焦头 |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 | 宋・李纲《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于烂额焦头。” |
宵旰焦劳 | 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 《明史・章懋传》:“此下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 |
雕虎焦原 |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 ”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 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 |
焦眉愁眼 | 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 | 艾芜《山峡中》:“野猫子作出焦眉愁眼的样子,一面就摸着她的足,叹气。” |
唇焦口燥 | 焦:干。 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苦身焦思 | 焦:焦急。 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心焦如焚 | 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 叶圣陶《线下・游泳》:“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听见了这些话,也不问是谁,严正地呵斥道:‘人家危险的时候,你们还说这样的冷话!’” |
焦熬投石 | 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 荀况《荀子・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
焦头烂额 |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
火焦火辣 | ||
唇焦舌敝 | 焦:干;敝:破。 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乾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
焦心如焚 | 焦:干燥到极点。 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焦的成语、带焦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