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焚的成语
带焚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五内如焚 | 焚:烧。 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 竭:使……干涸;渔:打鱼。 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
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
薰以香自焚 | 薰:香草。 香草因为有香味才遭焚烧。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来祸患。 |
《汉书・龚胜传》:嗟,薰以香自焚,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 |
煮粥焚须 | 比喻兄弟友爱。 | 北宋《新唐书・李勣传》:“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 |
焚巢捣穴 | 见“焚巢荡穴”。 | 清・李渔《比目鱼・办贼》:“用了第二计,可以焚巢捣穴,削草除根,不留一个余贼。” |
煮鹤焚琴 | 杀掉鹤;烧了琴。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焚:烧。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焚林之求 | 焚:烧。 焚烧山林来求取贤才。 |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壬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
焚膏继晷 |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 )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巢焚原燎 | 极言战祸惨烈。 | 《文选左思》:“奸回内赑,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故荆棘旅庭也。” |
燕处焚巢 |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
焚枯食淡 | 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 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
未焚徙薪 |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
焚林而畋 | 同“焚林而田”。 | 宋・秦观《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鱼,明年无鱼。” |
救焚投薪 | 焚:火灾;薪:柴草。 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
《邓析子・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
坑儒焚书 | 坑:活埋;焚:烧。 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继晷焚膏 |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 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拯溺救焚 | 溺:落水者;焚:被困在火中的人。 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
心焦如焚 | 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 叶圣陶《线下・游泳》:“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听见了这些话,也不问是谁,严正地呵斥道:‘人家危险的时候,你们还说这样的冷话!’” |
抱薪救焚 |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
引火焚身 | 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 |
济河焚舟 | 济:渡过;焚:烧。 渡过河就把渡船烧了。形容断绝退路;准备决一死战。 |
左丘明《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
焚林而狩 | 同“焚林而田”。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
焚芝锄蕙 | 芝:通“芷”,白芷,香草名;蕙:蕙草,香草名。 焚毁白芷,锄掉蕙草。比喻贤人遭受灾难。 |
明・袁中道《李温陵传》:“斯所由焚芝锄蕙、衔刀若卢者也。” |
芝残蕙焚 | 芝、蕙:都是香草,比喻贤德之士。 比喻贤德者的亡逝或遭贬。 |
《南史・刘峻传》:“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 |
鸟焚鱼烂 | 《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 ”《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 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后以“鸟焚鱼烂”谓因内乱而覆亡。 |
《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 戢:停;焚:烧。 战争就像玩火,不在适当的情况下停止就会烧死自己。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拯焚救溺 | 拯:救;焚:被火烧;溺:落水者。 救助被火烧火燎烧和被水淹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唐・李渊《受禅告南郊文》:臣恭守晋阳,驰心魏阙,被首濡足,拯溺救焚,大举义兵,式宁区宇。 |
昆仑失火,玉石俱焚 | 昆仑山失火,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同归于尽。 | 《尚书・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
玉石同焚 | 焚:烧。 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焚尸扬灰 | 见“焚骨扬灰”。 |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烧坯》:“其母恨礼甚,又诣弄部,请照陶和气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焚的成语、带焚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