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灭的成语

带灭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天诛地灭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
宋・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召:即“招”,招来。
敌人存在,威胁便存在,可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灾祸;放松警惕,便会招来祸害。比喻胜利后不能放松警惕。
怀刺漫灭 刺:名帖,名片。
身藏名片太久,以致名片字迹模糊消失。形容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比喻帮助人要帮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元来和关胜一伙,都是梁山泊上好汉。救人须救彻。我有心救了关胜,怎好不救他。
浸微浸灭 浸:渐渐;微:衰败;灭:消灭。
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灭绝人性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
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助长敌方的声势。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怎么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那尉迟敬德有水靡鞭,我刘无敌也有鞭哩。
朝荣夕灭 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晋书・王沈传》:“朝荣夕灭,旦飞暮沉。”
灰灭无余 灰灭:人或事物像灰烬般消灭。
比喻人或物已经不复存在。
《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假道灭虢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云飞烟灭 比喻消逝。 宋・辛弃疾《贺新郎・听琵琶》词:“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相灭相生 指互相克制,互相生发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汉・荀悦《汉纪・汉成帝纪》:“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坐待焚灭
烟销灰灭 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元・刘祁《〈归潜志〉序》:“向日二十余年间所见富贵权势之人,一时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丧乱,皆烟销灰灭无余。”
杀人灭口 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北宋《新唐书・王义方传》:“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澌灭无闻 澌灭:消失干净。
形容彻底消失,没有人知道。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八回:给以花再芳、毕全贞者,盖以群芳沦落,几至澌灭无闻,今赖斯而得不朽,非若花之重芳乎?
有例不兴,无例不灭 列:惯例,指旧有的常规;兴:提出;灭:废除。
有惯例就不再起用新办法,无惯例也不能违背常规。指遵循旧的典章制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回师老爷的话:‘有例不兴,无例不灭。’这两句俗语料想师老爷是晓得的。
覆宗灭祀 宗:祖庙。
祀:祭祀。
覆宗:推翻祖庙。
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
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绝嗣”。
汉・张超《诮青衣赋》:“晋获骊戎,毙怀恭子,有夏取仍覆宗灭祀。”
磨踵灭顶 同“摩顶放踵”。
灭门绝户 全家死尽,无一幸免。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纵是你旧媳妇旧丈夫依旧欢聚,可送的俺一家儿灭门绝户。”
溺心灭质 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语出《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卤莽灭裂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战国・庄子《庄子・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灰飞烟灭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毁形灭性 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明灭可见 形容忽明忽暗。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鲁莽灭裂 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战国・庄子《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永不磨灭 永远不会消灭。常指光辉事迹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郭沫若《创造者》:“你们是永不磨灭的太阳,永远高照着时间的大海。”
韬形灭影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自取灭亡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灭的成语、带灭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