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灭的成语
带灭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1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灭此朝食 | 此:代词;指敌人;朝食:吃早饭。 意思是消灭了这伙敌人再吃早饭。表示消灭敌人的急切心情或对敌人的仇恨蔑视。 |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
烟销灰灭 | 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 元・刘祁《〈归潜志〉序》:“向日二十余年间所见富贵权势之人,一时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丧乱,皆烟销灰灭无余。” |
浸微浸灭 | 浸:渐渐;微:衰败;灭:消灭。 逐渐衰微而至于消失。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
灰灭无余 | 灰灭:人或事物像灰烬般消灭。 比喻人或物已经不复存在。 |
《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
反天灭理 | ||
瞎灯灭火 |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夜十分漆黑。 | 《捻军歌谣・听老毛子啦清兵》:“阴天涝雨刮大风,瞎灯灭火屋子空,闺女媳妇牛棚坐,专听老毛子啦清兵。” |
国亡种灭 | 国家被瓜分,种族被灭绝。 | 孙中山《孙文学说》第三章:彼欧美学者于埃及、巴比伦之字,国亡种灭,久不适于用者,犹不惮搜求破碎,复其旧观。 |
灭景追风 | 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影”。 | 《说郛》卷六四引唐・无名氏《灌畦暇语》:“今马之能走者,忌必随其余步哉?顾所以灭景追风者有不在,是故也。” |
全军覆灭 |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
烟消火灭 | 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 |
旋生旋灭 | 谓产生不久随即消亡。 | 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这种小册子,历来他们出得不少,大抵旋生旋灭,没有较永久的。” |
卤莽灭裂 |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 战国・庄子《庄子・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
亡国灭种 |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 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
永不磨灭 | 永远不会消灭。常指光辉事迹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 郭沫若《创造者》:“你们是永不磨灭的太阳,永远高照着时间的大海。” |
坐待焚灭 | ||
溺心灭质 | 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 语出《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天诛地灭 |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 |
宋・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
前功尽灭 | 见“前功尽弃”。 | 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
覆宗灭祀 | 宗:祖庙。 祀:祭祀。 覆宗:推翻祖庙。 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 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绝嗣”。 |
汉・张超《诮青衣赋》:“晋获骊戎,毙怀恭子,有夏取仍覆宗灭祀。” |
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 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助长敌方的声势。 |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怎么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那尉迟敬德有水靡鞭,我刘无敌也有鞭哩。 |
韬光灭迹 |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
亘古不灭 | 亘:横贯;亘古:从古至今;灭:绝灭。 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
|
消声灭迹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
凋零磨灭 | 凋谢零落以至灭绝。形容事物衰败灭亡。 | 北宋《新唐书・艺文志论》:凋零磨灭,亦不可胜数。 |
灭绝人性 |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 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
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
湮灭无闻 | 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 《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
兴灭继绝 |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 春秋・孔子《论语・尧曰》: “兴灭国,继绝世。” |
鲁莽灭裂 | 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 战国・庄子《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
灭虢取虞 |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灭的成语、带灭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