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火的成语
带火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35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膏火之费 | 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 借指求学的费用。  |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欲登第须理旧业读书,欲读书须膏火之费,吾视君皆未易办也。” | 
| 烟不出火不进 |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 老舍《四世同堂》:“孙七太太是个四十来岁,永远烟不出火不进的,不惹人注意的妇人。” | 
| 玩火自焚 | 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玩:玩弄;焚:烧。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 破壁燎火 | 推倒墙壁,点燃灯火。形容作,形容作风正派,不好女色。 | 清・张英《渊鉴类函・墙壁三》:鲁男子夜大雨,有邻之嫠妇因风雨坏屋投栖睛。男子乃破壁,燎火以达旦。 | 
| 明火执仗 | 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 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 
| 星火急 | ||
| 无明火起 | 无明火:怒火。 形容发怒。  | 
            明・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 
| 香火不断 | 香火:香烛,香和灯火。 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总之,无论怎样,我一定还你个香火不断的对方就是了。” | 
| 烈火烹油 | 比喻声势气焰很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 
| 蹈赴汤火 | 同“蹈汤赴火”。 |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 
| 水火无情 |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 |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 
| 怒火中烧 | 中:心中。 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 
            宋・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 
| 烽火相连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三》:“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 | 
| 石火电光 |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 | 
| 束缊乞火 | 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乞火:借火。 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 
            《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 | 
| 春风野火 | 比喻迅猛之势。 | 左齐《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 
| 厝火燎原 | 放火燎原,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势,差为不竞耳。” |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 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 火光冲天 |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 | 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 
| 惊风扯火 | 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 | 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 
| 把薪助火 | 把:握住;薪:柴火。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 
| 赴汤跳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 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 
| 燎原之火 | 燎原:火烧原野。 大火。比喻气势壮大的群众运动。  |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 
| 火伞高张 |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 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 薪烬火传 | 薪:木材。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烬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 | 
| 真金不怕火 |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 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 
| 势成水火 |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 
| 趁火抢劫 | 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 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 
| 黑灯瞎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 
| 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火的成语、带火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