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溺的成语

带溺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善于游泳的人,往往溺水而死;善于骑马的人,也往往堕马而死。比喻人对于愈熟练、熟悉的事情,愈容易疏忽致祸。 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道在屎溺 喻道之无所不在。 战国・庄子《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好:喜爱;溺:淹没。
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流溺忘反 犹言流连忘反。 《宋书・傅亮传》:“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
屙金溺银 比喻生存有术。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2回:“常言道:养儿不要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
授手援溺 授手:伸手;溺:淹没。
伸手去救落水的人。比喻救援苦难的人。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拯溺救焚 溺:落水者;焚:被困在火中的人。
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拯溺扶危 拯:救。
溺:落水者。
危:危难。
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陈书・虞寄传》:“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避溺山隅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己饥己溺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扶危拯溺 溺:落水。
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拯焚救溺 拯:救;焚:被火烧;溺:落水者。
救助被火烧火燎烧和被水淹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唐・李渊《受禅告南郊文》:臣恭守晋阳,驰心魏阙,被首濡足,拯溺救焚,大举义兵,式宁区宇。
拯危扶溺 溺:落水者;危:危乱,指动乱中的国家。
拯救、帮助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
及溺呼船 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 《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救火拯溺 见“救焚拯溺”。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将以迎王师。”
援溺振渴 振:通“赈”,救济。
援救落水的人,周济饥渴的人。指帮助落难者。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5卷:“曾未期月,援溺振渴,事无巨细,悉究本末。”
玩物溺志 玩:玩赏;物:器物;溺志:埋没志向。
玩赏器物,埋没志向。指一心玩赏所喜爱的东西,就会消磨掉进取的意志。
宋・张栻《南轩文集・与曾节夫抚幹》:若求增不已,却恐亦为玩物溺志,不可不察也。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瓦查尿溺 碎瓦和小便。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 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
见溺不救 犹言见死不救。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然僻居于山薮接珍,豺狼所皋,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己溺己饥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救焚拯溺 焚:火灾;溺:水灾。
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嫂溺叔援 语出《孟子 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后以“嫂溺叔援”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救饥拯溺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假越救溺 假:借助;溺:被水淹。
原指到很远的越国请善游水的人来救溺水的孩子。比喻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韩非子・说林上》:昔有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
溺心灭质 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语出《庄子・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溺爱不明 溺爱:十分宠爱。
形容对子孙或晚辈过分宠爱,看不到他们的缺点。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朱熹注:“溺爱者不明”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溺的成语、带溺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