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源的成语

带源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穷源溯流 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
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清・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源源不绝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
形容接连不断。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左右逢源 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敦本正源
沿流讨源 犹沿波讨源。 严复《原强》:“其勉人治群学者,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执因责果之事,惟群事为最难,非不素讲之所得与。”
源清流清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战国・赵・荀况《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源也。君子者,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同源异派 见“同源异流”。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追根求源 同“追本溯源”。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穷源朔流 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酌水知源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源泉万斛 比喻文思涌溢。 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饮水辨源 见“饮水知源”。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而得体势于《韩非子》、《吕览》者尤深,徒以薄其为人,不欲形诸论说,然后世有识,饮水辨源,其可掩耶?”
渊源有自 亦作“渊源有自来”。①有根据,有来源。②指有根底。 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端本清源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
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宋・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溯源穷流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清史稿・艺术・杨沂孙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源源本本 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杜弊清源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清・林则徐《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于各口加倍严查,终期杜弊清源。”
穷本极源 穷:寻求到尽头。
探求事物的本源。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
溯本求源 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
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
吃水忘源 喝水的时候忘记了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处境优越时忘其所由来。 清・无名氏《春柳莺》第九回:我今日虽非抛桃寻枣之境,却作了吃水忘源之事了。
源清流洁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先秦・荀况《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穷源推本 穷:寻求到尽头。
探求事物的本源。
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
推本溯源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源殊派异 水的源头与支流不相同。比喻各学派的来历和特征互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一套。 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极本穷源 谓彻底地推究本源。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澄源正本 澄:澄清。
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宋・陈亮《附朱熹同甫书>》:“而其所以培壅本根,澄源正本,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盖光大而高明矣。”
追根查源 同“追本溯源”。 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
源源而来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故源源而来。”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源的成语、带源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