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涸的成语

带涸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枯鱼涸辙 枯鱼:干鱼;涸辙:干的车辙沟。
比喻陷入困境。
战国・庄子《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涸辙穷鳞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鳞:指鱼。
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龙泉记・姑嫂相逢>》:“远道失夫,遐荒滞身,真如涸辙穷鳞。”
河涸海干 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 《三峡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下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
濡沫涸辙 濡:沾湿;沫:唾沫;涸:干枯。
车辙里的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涸鲋得水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涸辙穷鱼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
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明・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失林飞鸟无投处,涸辙穷鱼转困苦。”
水涸石出
海涸石烂 犹海枯石烂。 清・秋瑾《精卫石》第二回:“海涸石烂情无改,正欲归坐续言词。”
涸鱼得水 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 北宋《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何力被执也,或谗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铁石,殆不背我。’”
涸辙之枯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
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涸辙枯鱼 见“涸辙鱼”。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涸泽之蛇 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涸辙鲋鱼 泥土路上,车轮辗过下陷,遇雨积水,日久生鱼;而后不下雨,则水干鱼死。全句即是说鲋鱼(即鲫鱼)处在干涸比喻境遇穷困,急需他人救济。 庄子外物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对曰:『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涸辙之鲋 涸:水竭;干涸;辙:车轮的迹;鲋:鲫鱼。
指干涸车辙里的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助的人。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铩羽涸鳞 见“铩羽暴鳞”。 明・杨慎《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铩羽涸鳞去安所,缳飞川咏几时同。”
涸水取鱼
涸辙之鱼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
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再衰三涸 见“再衰三竭”。 郭沫若《为“五卅”惨案怒吼》:“病根(指不平等条约)不除……我们国民的民气,再衰三涸,将要永远沦为外人的奴隶而不能振拔。”
涸泽而渔 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涸思干虑 犹言绞尽脑汁。 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极思为文,曰涸思干虑。”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涸的成语、带涸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