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浆的成语

带浆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仁浆义粟 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搜神记・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箪食壶浆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
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兰蒸椒浆 兰蒸:以香草蒸肉;椒浆:把椒放在浆里。
对祭祀物品的美称。
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可激清颓俗者,皆扫地而祠之。兰蒸椒浆,岁祀罔缺。
壸浆箪食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
”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琼浆玉液 比喻仙水、美酒等。 明・朱有炖《赛娇客》第三折:“我这里高捧着琼浆玉液,他那里低唱着梁州第七。”
求浆得酒 浆:饮料。
比喻所得过于所求。
唐・张鷟《朝野佥载》:“岁在申酉,求浆得酒。”
拖浆带水 在泥水中行走被泥水玷污。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8回:“若拖浆带水,就不是汉子了。”
琼浆金液 琼:美玉。
琼浆:美酒。
古代传说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喝了可以成仙。比喻仙水和名贵的美酒、饮料等。亦作“琼浆玉液”、“玉液琼浆”、“金波玉液”、“玉液金波”。
晋・王嘉《拾遗记・洞庭山》:“来邀采药之人,饮以琼浆金液,延入璇室。”
引车卖浆 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百姓。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金浆玉液 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也指美酒。 唐・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真朋羽会,金浆玉液。”
浆酒霍肉 把酒肉当作水浆、豆叶一样。形容饮食的奢侈。 东汉・班固《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玉液琼浆 琼:美玉。
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休道是酒,便是玉液琼浆,我咽不下。”
卖浆屠狗 浆:酒浆。
以卖酒、杀狗为业的人。过去指职业卑贱的阶层。
西汉・司马迁《史记・信陵君列传》:“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史记・樊哙列传》:以屠狗为事。
十浆五馈 典出《列子 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
’‘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谓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金浆玉醴 浆:酒;醴:甜酒。
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朱草生名山岩石中,汁如血,以金玉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
一浆十饼 一碗浆,十个饼。比喻小恩小惠。 北宋《新唐书・藩镇传・李师道》:“公初不示诸将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去矣!”
仙液琼浆 指美酒。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7回:“东一院作金齑玉脍,西一院就酿仙液琼浆。”
汗出如浆 形容流很多汗。
玉液金浆 比喻美酒。 《汉武故事》:“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
浆水不交 浆水不沾。谓为官清廉,无取于民。 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少给佐吏,浆水不交。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敛手。”
桂酒椒浆 泛指美酒。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王逸注:“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浆,以椒置浆中也。言己供待弥敬,乃以惠草蒸肴,芳兰为藉,进桂酒椒浆,以备五味也。”
壶浆箪食 浆:汤;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
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宋・苏轼《新渠诗》序:“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浆酒藿肉 见“浆酒霍肉”。 《宋书・周朗传》:“涂金披绣,浆酒藿肉者,故不可称纪。”
壶浆塞道 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
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周书・于翼传》:“襄城民庶等喜复见翼,并壶浆塞道。”
食箪浆壶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 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浆的成语、带浆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