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泰的成语

带泰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泰然处之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泰山若厉 厉:通“砺”,磨刀石。
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么小。比喻经历时间久远。
东汉・班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爱及苗裔。”
运开时泰 谓时运吉利太平。 明・梁辰鱼《浣纱记・宴臣》:“台殿风微,山河气转,欣逢运开时泰。”
泰来否极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
否:周易卦名,是坏卦。
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泰来否往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
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
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蚂蚁搬泰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安如泰山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
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否终斯泰 否:坏;泰:好,顺利。
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南朝・梁・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泰山压卵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晋书・孙惠传》:“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拒绝。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泰山磐石 比喻安定稳固。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去泰去甚 泰、甚:过分。
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挈泰山以超江河 超:跨过;挈:用手提着。
用手提着泰山跨过大江大河。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墨子・兼爱下》: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
泰而不骄 态度舒泰而不骄傲。也指有地位、有权势后不骄傲。 春秋・孔子《论语・尧曰》: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否往泰来 见“否2去泰来”。 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盘石 比喻安定稳固。
否终而泰 否:坏;泰:好,顺利。
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三阳开泰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稳若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安如泰山,福喜屡臻。”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让:推辞,拒绝。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骄泰淫泆 同“骄奢淫逸”。 《东观汉记・阜陵质王延传》:“阜陵质王延,在国骄泰淫泆。”
安若泰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泰阿倒持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否极泰至 否:坏;泰:好,顺利。
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宋・苏轼《量移廉州表》:“否极泰至,虽物理之常然;昔弃今收,岂罪余之敢望!”
国安民泰 安:安定;泰:平安。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保盈持泰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参见“保泰持盈”。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泰的成语、带泰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