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河的成语

带河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鲁迅《从与说起》:“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
三兽渡河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井水不犯河水 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带砺山河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大好河山 河山:国土。
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溃敌如决河 溃:散,乱。
溃败的敌人像河水冲决堤坝一样。
唐・许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尊彼前茅,追奔若顺海,乘兹破竹,溃敌如决河。”
锦绣河山 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唐・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河东三箧 指亡失的书籍。 语出《汉书・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百川灌河 河:黄河。
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河东狮吼 河东:古郡名。
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明・无名氏《四贤记・挑斗》:“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
河同水密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海沸河翻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江翻”。 清・洪昇《长生殿・合围》:“抵多少雷轰电转,可正是海沸河翻。”
河海不择细流 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挥涕增河 抹下来的眼泪可以增添河水的分量。比喻行为对个人有损而对国家也无所补益。 三国・魏・曹植《谏取诸国士息表》:愚诚以挥涕增河,鼷鼠饮海,于朝万无损益,于臣家计甚有废损。
挈泰山以超江河 超:跨过;挈:用手提着。
用手提着泰山跨过大江大河。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墨子・兼爱下》: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
百二河山 百二:以二敌百。
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邈若山河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辨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枚,方驾陆谢。”
气压山河 气:气势。
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渡河香象 渡:横渡江河。
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优婆塞戒经》第一卷:“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恒河沙数 恒河:南亚的大河。
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金刚经・无为福胜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江河日下 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河水不洗船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水牛过河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河海清宴 见“河清海晏”。 清・纳兰性德《金山歌》:“河海清宴,中外乐康。”
山河带砺 山:泰山;河:黄河;带:衣带;砺:磨刀石。
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悬河注火 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泪河东注 眼泪似向东的的河流一样。比喻人极度悲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宋・苏轼《和王游》:白发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
口似悬河 见“口若悬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河的成语、带河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