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江的成语
带江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2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铁打江山 | 用铁锻打成的江山。比喻国家巩固。 | |
江淹才尽 |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江淹才尽”比喻才思衰退。 | 南朝・梁・钟嵘《诗品》:“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
江湖艺人 | 在街上表演吟唱、讲故事、舞蹈、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一章:“那功夫不知是跟哪个江湖艺人学的,打起架来,三五条汉子近身不得。” |
搅海翻江 | 搅:搅拌;翻:翻腾。 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振乾坤雷鼓鸣,走金蛇电影开,他那里撼岭巴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 |
文江学海 |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 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
江云渭树 | 比喻深厚的离情别意。 | 语出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塞北江南 | 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今泛指宁夏北部黄河平原,包括今宁夏北部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引黄灌区一带。 | 唐・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
流落江湖 | 形容穷困潦倒,漂泊异乡。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6回:“言之不尽,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 |
翻江搅海 | 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龙能喷云暧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
不到乌江心不死 | 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 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
长江天险 | 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南阳密迩中原,易以号召四方;又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
江山之恨 | 江山:山川,山河,疆土。 痛恨祖国河山沦亡敌手。 |
唐・陈熙晋《骆侍御传》:“万里烟波,举目有江山之恨。” |
江河日下 | 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
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
得江山助 | 得到江河山川的帮助才能写出好的诗文。比喻好的诗文是不能脱离现实的。 | 北宋《新唐书・张说传》载:张善于写文章,尤长于碑志,既谪官岳州,诗多凄婉,较前为进,人谓“得江山助”。 |
江山不老 | 江山:山川,山河;老:衰。 高山大河千古长存,永不衰老。比喻人长寿或祝人长寿。 |
宋・林外《洞仙歌》词:“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 |
有如大江 | 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君必效忠节,以解疑议,登身朝到,夕召兵还,此言之诚,有如大江。 |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江山如故 | 故:从前。 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
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
石烂江枯 | 直到石头变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 《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王骥]乃与思禄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
江海士 |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
相忘江湖 | 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各不关心。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江流日下 | 见“江河日下”。 |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
江山之异 | 江山:山川,山河,疆土;异:不同。 比喻疆土易主,山河变色。 |
《晋书・王导传》:“周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 |
江山如画 | 江山:山河;常指国土。 山河美如图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过江名士多如鲫 |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 宋・刘克庄《竹溪生日二首》: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 |
翻江倒海 |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 唐・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
江淮河汉 | 指长江、淮河、黄河、汉水。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
江翻海沸 | 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三折:“瞅一眼江翻海沸,喝一声地惨天昏。” |
江汉之珠 | 江汉:长江和汉水。 江汉一带所产的珍珠。形容贵重之物。 |
春秋・齐・管仲《管子・揆度》:“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用江汉之珠。”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江的成语、带江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