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汗的成语

带汗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挥汗成雨 挥:洒,泼。
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春秋・齐 晏婴《晏子春秋・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浩汗无涯 浩汗:同“浩瀚”,辽阔广大的样子。
广大辽阔,无边无际。形容非常辽阔。
《晋书・孙楚传》:三江五湖,洁汗无涯。
汗出浃背 同“汗流浃背”。 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
大汗淋漓 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挥汗如雨 众人用手抹汗;挥洒的汗水像雨点一样。形容人多、拥挤。也形容因天热或劳动而出汗很多。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监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汗下如流 汗水像小溪一样往下淌。形容极其羞愧的心情。也形容汗水出得特别多。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腼颜于其间,汗下如流浆。
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汗牛充栋 栋:栋宇;房屋。
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愧汗无地 愧汗:因惭愧而流汗。
惭愧得无地自容。
元・袁桷《络马图》:属车效驾岂在力,愧汗绝足追奔尘。
汗流浃肤 见“汗流浃体”。 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浃肤。”
汗马之绩 见“汗马之劳”。
涣汗大号 ①谓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②谓帝王发布号令。 《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孔颖达疏:“人遇险厄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厄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
汗牛塞屋 汉牛:使牛出汗。
指藏书太多,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汗马勋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
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清・吴梅《凤洞山》:“和衷共济祈公等戮力同心敌北兵,方能够汗马勋劳报圣明。”
胸喘肤汗 汗:出汗。
形容疲乏到极点。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充栋汗牛 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握两手汗 形容非常震惊、害怕或担心。 《元史・赵璧传》: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浃背汗流 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汗如雨下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汗马之功 谓战功。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
汗马功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
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韩非《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汗流如雨
大汗涔涔 形容因天气炎热或心情紧张而导致浑身汗流如注的样子。 叶永烈《张春桥传・附录一》:他本来想立个大功,而眼下却闯了个大祸,他怎不六神无主,大汗涔涔?
汗颜无地 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
无地:没有容身之地。
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
唐・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纶言如汗 指皇帝的话,一说出来就像汗流出后不能收回。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汗流浃背 浃:湿透。
汗水流得湿透背衣。形容闷热或干活卖力气。也形容极度惶恐或羞愧。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汗马功绩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
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明・无名氏《精忠记・闻讣》:“感皇恩宠锡无穷,端不负汗马功绩。”
提剑汗马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
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周书・宇文贵传》:“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洽背汗流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汗的成语、带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