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求的成语

带求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3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积本求原 从根本上探求。 明・王守仁《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采摘汲引,其间亦宁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
贪大求洋 洋:指外国的。
贪图大的和外国的。指不根据实际情况而追求规模大的或国外的做法。
忍辱求全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避祸求福 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后汉书・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弃本求末 见“弃本逐末”。 清・恽敬《答邓鹿耕书》:“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修德,止求吉葬。”
求生害仁 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求忠出孝 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
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求索无厌 求:追求;索:搜索;厌:满足。
形容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
《吕氏春秋・怀宠》:征敛无期,求索无厌。
求生害义 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 《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
予取予求 予:我。
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契船求剑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蠖屈求伸 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
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诛求不已 见“诛求无已”。 清・张廷玉《明史・范济传》:“无丁之家,诛求不已;有丁之户,诈称死亡。”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求马于唐市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苏曼殊《与刘半农书》:“(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求马于唐市。”
别无所求 其他什么要求也没有。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唐・李煙《妒神颂》:“所求必应,高山仰止。”
责备求全 犹言求全责备。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
挟冰求温,抱炭希凉 夹着冰块以求温暖,抱着火炭希望能凉快。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必然徒劳无功。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于我而望彼之必怀,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钻冰求酥 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
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买静求安 谓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
可遇难求 可以偶然遇到但刻意难以办到或得到的机会或事情。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二回:那真是千载难逢、可遇难求的机会。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死中求活 死中求生。 宋・王质《上皇帝书》:“今日刃侵于胸,火逼于肤,死中求活,法当寻出奇之计。”
求其友声 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调度征求 调度:征敛赋税;征求:征敛需索。
指征敛赋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帝纪》:“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征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复收责。”
求名求利 追求名利。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求全之毁 毁:毁谤。
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求的成语、带求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