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的成语
带水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2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
反水不收 |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
山不转水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0章:“山不转水转。他把根扎牢了,到时其它事说不定都可以解决……” |
水宿山行 |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 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
顺水流舟 |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交:交情。 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
水宽鱼大 | 宽:广大。 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
《淮南子・说山训》:水广鱼大,山高木修。 |
点水不漏 | 形容十分周到、严密,毫无差失漏洞。 | 《隋唐演义》第四九回:“罗成见线娘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没,点水不漏。” |
势如水火 |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
饮水不迷源 | 喝水的时候不会忘记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问:‘如何是本?’师曰:‘饮水不迷源。’ |
滴水穿石 |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一衣带水 |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 《南史・陈纪下・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模山范水 | 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 |
交融水乳 | 参见[水乳交融]。 | |
滚瓜流水 |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声就滚瓜流水地一口气说道:‘说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该平等。’” |
马龙车水 |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 清・捧花生《画舫余谭》:“马龙车水,过者如云。” |
水远山长 | 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 宋・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
舟水之喻 | 舟:船。 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
黄汤淡水 | 同“黄汤辣水”。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这两日只有口游气儿,黄汤淡水谁尝着来?” |
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 《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
虫霜水旱 | ||
风餐水栖 | 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 |
镜花水月 |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 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
撮盐入水 | 形容立刻消灭干净。也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欶。” |
水泼不进 | 形容十分严密。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单位拒绝和外界来往。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回:“说着运动双戟,正是战锋如刺,水泼不进。” |
拖泥带水 |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
近水楼台先得月 |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
山高水险 |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 明・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
落水狗 |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势的坏人。 |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水的成语、带水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